銀河新旗艦 鈦灰銀Galaxy Note 2 實拍照片與心得分享~蓋大樓!!
-
感覺看到最後我也有點迷糊了~或許由您跟他講會更清楚
只是a14真的能把昆蟲的細毛與眼睛拍得清楚嗎?
因為我用LX3的1公分微拍效果,是可以拍到昆蟲細毛,但是不夠清晰
更不用說能拍到蒼蠅眼睛那一粒粒清楚分明的樣子了 -
1.
a14比a77畫素小很多而感光元也小很多,
在裁切後可得相同大小畫素下,
確實a14的質量會遜色很多。
2.
前已有提了再提可得的佔據相片框幅幅度,
即在各別上在最近可對焦距離下拍得的佔據面積,
實情上SAL50M28約只有a14或Note 2的一半多,
以他的標地言大小與我拍攝的馬櫻丹花朵相當,
他的可以幾乎全片框展現這就有問題了,
並不是您強調是否設定上有差池。
3.
要拍下微小毛細之物的清晰展現,
以現代屬高階DC言都不是問題,
主要在雙方都不微動到或說晃動到,
意思就這個因素會影響很大,
然在一定安全的快門下,
與有很接近的距離下都可拍得很好。
4.
a14沒有腳架固定孔手持要完全不晃動到,
較不好操控但也能固定及加快快門速度來克服,
所以要拍一般的微物細節不會有多大問題,
也就是事在人為技巧上為最大思量。
5.
他很有名但大多數人包含我認識過他的,
一直都很不想再跟他的名氣接觸,
就由第一發言者來比較人家的客觀就可分曉。
6.
您對這一方面很有興趣也很求知,
就由蓋大樓就可意會到,
而一些展示圖片如何,
背後人家是怎麼的來搞,
好說是技巧,
而會有疑問那麼不解,
可以由往後的歷練再加用心來得知。
另用a14與a77+SAL50M28圖片,
我會想一個較佳途徑來秀圖,
但不一定都是微距拍法。
-
看完這兩邊文章也學了不少~
不過有些還是得實際操作後更能體會~ -
第一次聽到微距是用拍攝距離來區分...
那我的A77配上28-135老妖鏡開MACRO.剩下不到3公分的拍攝距離不就無敵了...
既然近拍無敵.那百微是買來要幹麻的... -
大大~你note2 裸機拍得好美喔XD現在是少女時代!
-
不敢當 XD
有機會我會再加拍幾張的~~ -
ALAN說:何謂微距鏡:第一次聽到微距是用拍攝距離來區分...那我的A77配上28-135老妖鏡開MAC... 恕刪
就是能夠高倍率來進行拍攝的鏡頭。
1. 具體來說,
主要是為了能「近距離」拍攝所製造出來的鏡頭。
2. 如果以焦距為50mm的「一般鏡頭」言,
通常最短的拍攝距離約為45公分,
如是焦距為50mm的「微距鏡頭」,
拍攝距離可達到20公分的近拍距離,
而在最短距離拍攝時的倍率會變成等倍的1:1 。
3. 這種等倍率,
是指在全幅35mm是24x36mm尺寸上,
能將一公分的被拍攝體,
以最近的對焦距離原大小的拍成一公分的模樣。
4. 所謂對焦距離或說最短的對焦距離,
是指被拍攝體到感應元的平面中心而言。
小弟實無心與人爭論什麼,
但請您想想您那個鏡頭(的確很不錯),
它的鏡筒長度是三公的多少倍!?!
還有,
有一個名詞叫「潛水鏡」,
這不是可以入水用的,
意思是它的體積很小又對焦距離很小,
則在拍攝微物時可以潛入花木草叢裡,
甚至是一些牠們的巢穴中,
來拍攝補足摽地。
相對,
焦段有大有小,
長焦者可以較遠離被攝物以免驚動,
這些再在說明一個「適用性」問題。
又很多的可變焦鏡頭也標示了MACRO字樣,
但它們的放大倍率就不是1:1,
然就是可以比具1:1者更小對焦距離來拍攝,
而得到比1:1更大的拍攝放大率。 -
使用全自動拍攝
-
陰天拍攝~
使用全自動
近拍模式
「有攝影朋友說您64樓PO的A77照片似乎不是1:1」
微距鏡的特微之一是要能很近接下來對焦拍下,
這距離約在25cm以下者就會被稱之,
而放大倍率都會作到1:1但不是絕對,
1:1是指在最小可對焦距離下實物與片幅框比會是1:1大小而言,
但這並不是一定是要這樣才算是微距鏡頭。
重點在「對焦距離」,
若「鏡頭焦距」相同,
則可得的放大是對焦距離越小者越大,
而可拍得的細節會更清楚。
2.
「那篇下面評論也還沒有人說拍得不怎樣......」
抱歉我一時失言請見諒吧。
3.
「上傳01的畫質比上傳比價王還差
所以實際上還會比看到的更好些」
那位仁兄「路過的刺客」(很不客套喔)貼的圖!
有後製,
三張圖片都在Adobe LightRoom V4產生的,
也作了裁切調整。
因他的三張圖片畫素各為;
3000 X 2000、
3000 X 2000、
3000 X 1817;這張漏餡了!
也就是說在該網站看到的這三張圖片,
是由以上那麼高畫素下顯像而來的,
所以會感到細膩性還很不錯,
若把這一些圖,
作縮圖到大小約在800 X 600時秀出 ,
則狀況您自己分析吧!
(註:a77是24M畫素;6000 X 4000點、三比二框幅。)
4.
「昆蟲身上的毛與眼睛都拍得清楚」
這跟拍其它微物或人像可拍出的毛細管相同沒什麼特別!
我的圖不是也能很清楚可看到細毛與紋路?
而我是在A77 + SAL-50M28與A14上作直接設備的對幹,
並沒有其它的補助下作比較的,
若說我不會用不會拍可以接受,
不過要用補助的方式我也有器材可用。
品質決定在鏡頭與感應元的分辨率上也確實需要一些技巧,
而採用光圈的大小與IOS值可改變細微的結果,
光源的進光量大小會影響色彩與飽和度而成的質地,
S/N比高可以減低訊燥的出現率。
以那三張圖片言,
沒有原圖可考一些資訊也就不可考,
我是以最簡單地在SONY PMB下原樣貌截屏來秀出,
實在後製上也是可以改觀得很多的,
比如裁切及細部調整等等,
或是拍攝時用腳架及多種補光方法,
甚至為了要拍得更大可以加接寫環,
而這些額外的補助在像片的資料裡不會被記錄到。
另,
您可以請他提出RAW檔來驗証實拍。
您始終忽略一些我強調的實務過程──即輕便隨意直接快速對幹的適用性比較結果。
鏡頭價格多少並不是成像會很好的主要,
因為有一些附屬機構、功能整個成品也會佔用很大,
純花用在光學鏡片系統上的不見得都會比其它的多。
還有我無心在扁低A77 + SAL-50M28,
也無心與人爭論,
您很用心又有耐心也客套真是好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