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的王者、高感光先驅:Nikon D3s 實拍測試篇
-
https://pindoo.tw/ 最新最快的資訊都在 pindoo 拼讀!
-
哇
畫質真的不是蓋的!!
可惜口袋不深的我無法擁有
-
好懷念我的D3
大三元買了,但很少用。因為迷上85MM F1.4
幫板主補貼些去年用85MM拍的一些照片
-
AMOKK說:好懷念我的D3大三元買了,但很少用。因為迷上85MM F1.4幫板主補貼些去年用... 恕刪
85mm/f1.4 也是一顆不錯用的好鏡頭啊XD
不過光圈全開色散有點嚴重
希望快點改版XD
當然是要
AF-S NIKKOR 85mm f1:1.4G ED VR N囉 XD
https://pindoo.tw/ 最新最快的資訊都在 pindoo 拼讀! -
所以只好回來搞CANONㄉ 85L mk II
只可惜用慣nikon在用canonㄉ機身有點叉叉點點
▲ 而 Nikon D3S ,將帶領消費者邁向「未開拓的領域」
好的,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前的 夜明王者:Nikon D3s 使用報告(外觀功能篇) 以後,不知道心理有沒有癢癢,想把上去搬一台 D3S 回來呢XD? 不過其實老實說畢竟 Nikon D3S 只是小幅度的升級,對於一般拍攝者的影響其實不大,因為畢竟身為頂級旗艦機的 D3 該有的都有了,不論是質感、性能、耐用度都是自家最頂級的標準,而 Nikon D3S 只是在功能上稍做調整,與 D3 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我想 Nikon D3 的使用者對這幾點誘因來說,升級的機會不大,不過如果是對 Nikon D700 以下的使用者來說或許升級 Nikon D3S 又是另一個層級的差別XD
ISO 100 ~ 102400
不知道看完以上的規格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 Nikon D700 反而有些字面上的規格贏 Nikon D3,因為畢竟 D700 是在 D3 發表一年後才發售的機身,在功能以及韌體上都比較成熟,當然這些功能在 Nikon D3S 上都有,但是頂級旗艦機還是有機身上的優勢,所以 Nikon 也不用怕 D700 會打到 D3,因為相信用過的人只要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就是完全知道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XD。所以其實 Nikon 這種以下犯上的行銷手法,反而是筆者比較欣賞的,如果預算不足的可以購買 Nikon D700,雖然是初階的全片幅機器,不過功能並不馬虎,而有預算的可以直上 D3 等級的機身,雖然一些小功能上沒有,但絕對讓使用者有升級到底的感受。而這次 Nikon D3S 的推出,也粉碎了之前 D3 與 D700 使用者內心的掙扎,當然也是要口袋夠深才可以享受頂級機皇的快感XD
功能測試
由於之前在寫 全片幅極速機皇! Nikon D3 長期使用報告 時已經有針對大部分的功能做過解說,不過會針對有些部分再做介紹。也因為筆者是先出售 D3 後再購入 D3S 的,所以無法將兩台機器同時做同場景的拍攝比較,不過筆者會藉由以前的使用心得來做述說,希望透過文字也可以讓大家了解兩機之間的差異。
對焦模組&反光鏡模組
這次 D3S 依舊沿用之前的 Multi-CAM 3500FX 對焦模組,畢竟是小改款的關係,所以並沒有全新設計的對焦系統出現。 Multi-CAM 3500FX 的對焦點其中有 15 是十字對焦點,不過只有中間 3*5 的矩形範圍,所以在周圍的對焦能力倒是有點薄弱,在暗部拍攝時周圍對焦點常常會有對不到焦的現象,這跟目前 Canon 1D Mark IV 的 39 點十字對焦點比起來算是有些不足的地方,畢竟 Multi-CAM 3500FX 在對焦設計上已經有點集中,主要是因為配合 DX 機身的關係,所以在全片幅上對焦點的分布並不是很廣,所以當需要用到周圍點對焦的時候如果又對不到,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這次 Nikon 新增了 Q 靜音快門,讓拍攝者可以在拍攝表演或舞台劇這種不適合太大聲的地方,由於快門聲快門廉的聲音影響其他人,可以藉由 Q 靜音快門讓拍攝的過程不要那麼突出,畢竟 D3 的快門聲真的不小,那種清脆的金屬反彈聲想必一定會引起很多人注意XD~所以這回筆者特別商借了友人的 D3 ,錄製兩台相機連拍的影片做為比較,讓大家聽聽其中的差異。
▲ Nikon D3 9 連拍快門聲
▲ Nikon D3S 9 連拍快門聲
另外朋友的 Canon 1D Mark IV 同時亂入測試哦XD
▲ Canon 1D Mark IV 10 連拍快門聲
使用方法:由中央十字對焦點對焦對比線,再交換由周圍對焦點對焦,每個對焦點皆對焦 10 次,取百分比。
一開始筆者在測試的時候中央十字對焦點對焦都沒問題,但是一切到周圍對焦點的時候不管一個部分完全對不到焦,不論是 D3 或是 D3S 都是一樣,而朋友的 Canon 1D Marl IV 則是每個比率都對的到,害我們 Nikon 家只能窩在角落畫圈圈,心想:沒有十字對焦點真的差那麼多嗎......T_T。最後終於想到一件事情,因為 Multi-CAM 3500FX 的對焦模組周圍對焦點是垂直的│字對焦點,所以當對比圖的差異是垂直的時候當然對不到焦XD,後來筆者把圖 90 度旋轉以後就能成功對焦了,害筆者差點在朋友面前抬不起頭來XD。以下是測試結果:
使用鏡頭:Nikon AF 50mm f1.4D
以中央的十字對焦點來說,無庸置疑的幾乎都可以快速的對到每一個比例的變化,不過周圍對焦點大約從 40% - 70% 的時候 D3 就開始出現幾次拉風箱的情況,不過只要再對一次焦還是能精準對到。不過在對焦速度上反而 D3S 的速度比較快,不清楚是不是 D3S 是新機,而 D3 則是已經使用兩年拍攝三萬張的機器造成有這樣子的差異,因為連同行的友人都覺得 D3S 在對焦速度上快一些些。不過這也推翻了筆者先前推測的,可能因為改變反光鏡組的關係,連帶影響對焦成功率。不過字面上的測試老實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清楚自己相機的性能,能夠充分發揮相機的功用至百分之一百。附帶一提,同行的 Canon 1D Mark IV 倒是每個階段都能 100% 成功的對到XD......看來 Nikon D4 可得在對焦系統上再有其他突破了!
再來是這次 D3S 小改款的重點之一:靜音快門。由於單眼相機在拍攝的過程中會出現快門廉的聲音以及反光鏡做動的聲音,所以拍攝的'聲音會比一般數位相機用模擬的電子聲還要大,或是目前許多 m4/3 的相機皆宜除了反光鏡組,聲音都會些微小一點。不過 D3 的快門聲有用過就知道,不是普通的大聲,所以在許多地方拍照反而會引起眾人的注目。這次 D3S 新增的靜音快門的設計就是使用反光鏡回彈輕放的方法以及可以自行控制反光鏡回彈的時間,讓使用者可以看時機使用,不會因為一瞬間的拍攝而成為注目的焦點。
▲ D3S 快門聲
▲ D3S 靜音快門聲
▲ D3S 靜音快門聲-慢放
AF區域模式&驅動模式
接著要來介紹在 Nikon D3S 上頗複雜的對焦功能模式。因為有了 Multi-CAM 3500FX 51 點對焦點後,不可忽略的就是與之搭配的 AF 對焦區域模式。在機背上的撥桿有 [‧]、[※]、[ ▇ ] 三種(這裡用符號表示),分別控制單點 AF [‧]、動態區域 AF [※]、自動區域 AF [ ▇ ] 。這幾項功能在 Nikon D3、D3S、D3X、D700、D300、D300S 中功能都是相同的,雖然有點複雜不過觀看後可以得知其原理,再加上實際的操控,就可以輕鬆活用 Multi-CAM 3500 特別帶來的獨有的對焦方式哦~
顧名思義就是利用 Multi-CAM 3500FX 任選一點對焦點進行,並且搭配驅動模式可選擇單次對焦或是伺服對焦。單點 AF 的好處在於,選擇好對焦點後即可對拍攝物進行拍攝,而且 D3S 的對焦速度以及準確度都非常的快,如果搭配的是 AF 的鏡頭(無內建馬達),以機身來比較,D3S 不外乎是 Nikon 全系列對焦馬達最快的。
[※]動態區域AF
動態區域 AF 模式早在 D2H、D2X、D200 時期就有了,看似很複雜難懂的對焦系統,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再利用伺服對焦拍攝移動物時,利用周圍的的對焦點進行輔助對焦,在進行追焦的時候可以確保被攝物 在移動時不會跑焦,增加拍攝的成功率。而這個動態區域 AF 功能在 D3S 上進化的更強大了。透過 51 的對焦點,在功能上更區分了 9 點 AF、21 點 AF、51 點 AF 以及 51 點 3D 追蹤 AF。
動態區域9點AF對焦
這就是啟動動態區域 9 點 AF 後會做動的對焦點,以一個中央點為主對焦點,其餘 8 點圍繞在四周作為輔助焦點,使攝影者在追焦時能夠確保影像可以成功追焦。比較適合已確定主體目標而來進行拍攝。而如果把對焦點設定在正中央,則 9 個對焦點都是全十字對焦點在做對焦以及輔助,看起來是不是很強大呢?
動態區域21點AF
啟用 21 個對焦點進行對焦,則是可以用盡中央三行的 15 個十字對焦點進行追焦。比較適合拍攝動物或是舞台表演者,因為大範圍的對焦點也可以覆蓋拍攝物的全身了,即使被攝物不規則的移動,還是可以準確的追到清晰 的照片。
動態區域51點AF
如果覺得 9 點 21 點都不夠用,那就試試 51 點吧。動態區域51點AF雖然跟自動區域 AF 一樣用盡全部的對焦點,不過跟自動對焦 AF 不同的是,動態區域 51 點 AF 可以確定要對焦的核心進行追焦,例如在拍攝汽機車等賽事的時候,很容易遇到過彎或是超車的現象,這時候如果使用自動區域 AF 進行全域追焦的話,很容易發生原本對焦 A 車,結果卻忽然對焦到 B 車的情形,所以動態區域 51 點 AF 更能鎖定主體,讓拍攝者想對哪裡就對哪裡,發揮對焦的最大功效。
動態區域 51 點 3D 追蹤 AF
跟動態區域 51 點 AF 一樣,全用上 51 個對焦點,但是動態區域 51 點 3D 追蹤 AF 則是把 D3 上的 EXPEED 處理晶片發揮到極致,其原理就是利用顏色的飽和度及高反差,當被攝物以及背景有著高度的反差讓處理晶片收到訊息,知道移動物與背景的移動關係來進行對焦。而在使用「動態區域 51 點 3D 追蹤 AF」的同時,不同於上面三者在拍攝過程中主對焦點會固定住,「動態區域 51 點 3D 追蹤 AF」可以在主對焦點鎖定主體後如果被攝物有移動,對焦點會跟著移動,確保真正鎖定到主體,所以大概知道 3D 追蹤的追焦方式是利用內置的場景辨識系統來辨識拍攝物和背景之間的差異,達到對焦字追蹤的效果。
[ ▇ ] 自動區域 AF
最後則是自動區域 AF。如果講到這裡會把自動區域 AF 以及動態區域 AF 搞混的話,最有辦法區別兩者的一句話就是「自動區域 AF 不需要選擇對焦點」而是讓 Multi-CAM 3500FX 以及 EXPEED 處理晶片自動選擇場景中的主體,因為 D3 內建場景辨識的能力,所以這是筆者很讚賞的地方,因為他真的可以很準確辨識出畫面中的主體便進行對焦。我會使用這個功能常常就是請人家拍照的時候,如果一 開始請一位新手拍照他一定會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對焦,或將對焦點對於何處,這時候只要啟動自動區域 AF,就可以很方便的請別人幫忙拍照,而且得到準焦的相片。這功能真的是很出乎人意料的好用,以後出去玩請人家拍有自己的相片,終於不用教一些有的沒了, 直接切到自動區域 AF 讓相機去煩惱,拍攝的人傻瓜就好了。
以上三種區域模式都可以搭配 S 單點對焦以及 C 連續對焦做搭配組合,例如使用「動態區域9點AF對焦」的同時可以將驅動模式設定在 C 連續對焦上,則當對焦鎖定以後,相機的對焦點便會以中間一點為做鎖定,其他周圍八點為輔進行對焦,讓被鎖定的主體可以清楚不會脫焦。
例如在拍攝投手投球的同時,因為投手動作都在構圖中的左手邊,所以可以利用「動態區域9點AF對焦」 + 「C 連續對焦」,準確的拍下投球動作。
或是說這張拍攝移動中物體的圖,則可以使用「動態區域 51 點 3D 追蹤 AF」搭配「C 連續對焦」,在追焦的同時同時並且持續對焦,確保被攝物的清晰準確。
當然也有很多種搭配模式,筆者就不再這邊一一說明了。其中還有一種最好用的是「[ ▇ ] 自動區域 AF」搭配「S 單點對焦」,怎麼說呢?例如在請朋友拍合照的同時,可能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使用單眼相機,有時候請對方拍出來的照片大概都是沒選擇好對焦點而拍出失焦的照片,至時候就可以把區域模式設定在「[ ▇ ] 自動區域 AF」,這樣請別人拍照的時候就可以無腦的不用管對焦,因為相機幾乎會自動把對焦平面對在人臉上,所以只要事先先設定好,就可以輕輕鬆鬆就可以請別人拍出好照片哦~
連拍
D3 是截至目前為止同時擁有「FX 片幅」以及「DX 片幅」最快速連拍能力的機器。同樣的 D3S 也是,擁有 FX 模式下 9fps 以及 DX 模式下 11fps 的連拍速度。而友機 Canon 1D Mark IV則有 APS-H 片幅 10fps 的連拍能力,剛好達成 3 種片幅 9、10、11 分別開來的連拍速度。而極飛快的連拍速度,代表使用者可以更準確的捕捉到更多的畫面,這造就了從 08 年,像奧運這種世界型的運動場上開始到今年的世界盃足球賽,慢慢地白砲的數量減少,而 Nikon 的金牌鏡頭漸漸出現在場上出現,想必有有更多的攝影師是攜帶 D3 以及 D3S 上場,讓原本一排的白砲群現象不再復見。 而為了支撐 D3S 的連拍速度以及確保機械的耐用性,D3S 採用金屬材質的反光鏡支架,以保證在快速連拍中,反光鏡不會呼嘯而出。而因為反光鏡組在連拍中極快的速度而產生的振動,在 D3 的設計上也設計了防震措施,以防止反光鏡延遲的時間更長,或是影響下一張連拍前,因為反光鏡延遲歸位而產生對焦失準的現象。還有使用碳纖維材質的碳纖維快 門,這些一連串的設計都是為了確保使用者在拍攝途中能有夠精確的畫面。
這次搭載的鏡頭是 Nikon AF-S NIKKOR 70-200mm 1:2.8 GII ED VR 也就是外號小黑六的三元鏡之一,由於中華職棒規定禁止 300mm 的鏡頭入場,所以最望遠端 200mm 的小黑六剛好可以帶進去拍照,而且經過裁切也是有 300mm 的視角XD,所以其實 300mm 是比較適合的,所以我從頭到尾都盡量用 DX 模式拍照。而在 DX 模式下更有每秒 11 張的連拍能力,甚至因為裁切的關係對焦點範圍反而更大了,看來 DX 裁切在全片幅機身上雖然犧牲的解析度,但卻更方便。而另外還有 1.2X 的裁切,想必這功能是出來跟 Canon APS-H 做一個比較,因為經過 1.2X 的裁切,不像 DX 模式那樣裁切掉大部分的畫質,至少還有 1000 萬畫素的解析度,而且裁切的範圍也差不多是全片幅鏡頭邊緣的範圍,可以捨棄比較差的邊緣畫質以及換來更近的拍攝距離,相信有這功能的加入,更讓許多運動記者喜愛。不過較為可惜的是,1.2X 的連拍速度依舊只有 9 連拍,並沒有對上 DX 模式的 11 連拍或是折衷為 10 連拍,這是筆者覺得較為可惜的地方。
照片調控
Nikon D3S 一樣也有 Picture Control 設定,讓使用者可以詳細的設定自己的調控檔,可以利用 Nikon 提供的 Picture Control 軟體來調整相片風格,在機身上也可以針對亮度、銳利度、對比度等做些微調整。不過這次布一樣的是,Nikon D3s 不支援原本的 D2X MODE,從官方網站的資料看來原本的 D2X MODE 調控檔只支援 D3 、 D3x 、D300 、D700。
▲標準 ▲中性
▲鮮豔 ▲人像
▲風景 ▲單色
▲單色 - 濾鏡 Y ▲單色 - 濾鏡 O
▲單色 - 濾鏡 R ▲單色 - 濾鏡 G
▲單色 - 色調 深褐色 ▲單色 - 色調 氰色
▲單色 - 色調 紅色 ▲單色 - 色調 黃色
▲單色 - 色調 綠色 ▲單色 - 色調 藍綠色
▲單色 - 色調 藍色 ▲單色 - 色調 藍紫色
▲單色 - 色調 紫紅色
而每一個調控檔都可以調整銳利度、對比度、亮度、飽和度、色相,可供使用者做細部的調整。不過單色則無法調整飽和度、色相,不過可以調整濾鏡以及色調,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自己的創意去設定拍攝囉~不過這邊要注意的是,如果選擇了有效的 D-Lighting 的話是無法針對對比度及亮度進行修改的,一切都由 EXPEED 處理晶片來決定對比度及亮度,這是比較沒有彈性的地方。
有效的 D-Lighting 以及修飾 D-Lighting
什麼是 D-Lighting 呢?其實就是改進了高對比光源條件下陰影和高光區的細節,然後調節曝光以實現接近人眼所見的真實影像。其實按照 Canon 類似的功能叫做自動亮度優化,其實兩者功能是相似的不過 Canon 的功能在字面上好像比較容易懂。就是例如拍攝較高反差的景物時常常會因為曝光,而讓逆光的景物變成剪影,這時候可以啟動 D-Lighting,讓原本較暗的地方更亮,但是不影響整體的曝光值,道理就有點像上漸層片或是搖黑卡一樣,但是不同在於D-Lighting 是利用晶片的運算去提高較暗場景的亮度,所以在雜訊上會有所提升是在所難免的。在這裡也測試了逆光下設定不同的 D-Lighting 的場景變換
▲ 關 (f/8、1/800秒、ISO200) ▲低 (f/8、1/800秒、ISO200)
▲ 中 (f/8、1/800秒、ISO200) ▲高 (f/8、1/800秒、ISO200)
這次 Nikon D3S 多增加了「超高」及「自動」的設定,照片上看起來的確有更明顯的差別,從一開始關閉 D-Lighting 來說,原本地上以及建築物曝光不足的地方,都藉由 D-Lighting 亮了起來,讓照片上高反差的現象中和,使得更像肉眼所見一般,不過多少犧牲了一點照片的清晰度以及照片中亮部的細節。而「自動」當然就會讓相機自動去調整 D-Lighting 的級數,讓相片不要亮得太 Over !
另外選單中也有修飾的 D-Lighting ,總共分成三個階段可供調整。
▲ 修飾-標準 ▲ 修飾-加強
▲ 同一張照片透過 主動式 D-Lighting 加上 修飾 D-Lighting 後的樣子。
邊暈控制
雖然全片幅的優點在於可以擁有更大的視角,但是缺點在於使用鏡頭時尤其是大光圈鏡頭,因為先天上的設計,很容易產生周圍暗角,所以廠商就設計了一些後製處 理這個問題解決。而在 Nikon 的功能就是這個邊暈控制效果。說穿了也只是將四周圍暗角的亮度增加而已。
▲關閉 (f/2.8、1/3200秒、ISO200) ▲微弱 (f/2.8、1/3200秒、ISO200)
▲標準 (f/2.8、1/3200秒、ISO200) ▲加強 (f/2.8、1/3200秒、ISO200)
▲關閉 (f/5.6、1/800秒、ISO200) ▲微弱 (f/5.6、1/800秒、ISO200)
▲標準 (f/5.6、1/800秒、ISO200) ▲加強 (f/5.6、1/800秒、ISO200)
其實周邊出現暗角的現在幾乎都是在全片幅專用鏡頭用在全幅機上以及大光圈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的,上面是使用 Nikon AF-S NIKKOR 24-70mm 1:2.8G ED 拍攝,接著再使用 Nikon AF-S NIKKOR 50mm 1:1.4 大光圈定焦鏡再次測試一遍。
▲關閉 (f/1.4、1/8000秒、ISO200) ▲微弱 (f/1.4、1/8000秒、ISO200)
▲標準 (f/1.4、1/8000秒、ISO200) ▲加強 (f/1.4、1/8000秒、ISO200)
▲關閉 (f/4、1/1000秒、ISO200) ▲微弱 (f/4、1/1000秒、ISO200)
▲ 標準 (f/4、1/1000秒、ISO200) ▲ 加強 (f/4、1/1000秒、ISO200)
換上最大光圈 f1.4 的鏡頭拍攝後,發現暗角的效果更明顯了,不過暗角消除的功能還是有限,而消除暗角最有效的方法當然還是縮光圈拍照,光圈一縮暗角消失,畫面亮度就更平均了。當然,如果拍攝者是要凸顯拍攝主題的話,有暗角的話可以讓主題集中,想必很多人在後製上都會想試試這樣的效果,所以斟酌使用想必也是不錯的收穫XD
錄影測試
這次 D3S 更新最受矚目的新增功能之一就是錄影了,在 Nikon D90 成為全球首部第一台可錄影的數位單眼相機後,各家單眼相機紛紛加入了此功能,而 D3S 繼 D90、D5000、D300D 後,成為 Nikon 數位單眼相機第四台加入入影功能的機身。不過身為 Nikon 用戶較為可惜的是,Nikon 的錄影格式都是 Motion JPEG 錄影格式,且最大錄影解析度只有到 HD 也就是 1280*720 30fps 的大小,相較於 Canon 已經發展出 Full HD 1080P H.264 的錄影規格了,Nikon 還遲遲不提升此錄影功能,相較之下倒是遜色了一點。不過對於單眼相機其主要功能是拍攝照片為主,而錄影則是輔助功能之一,相信很多人會購入單眼的考量,尤其是非新手而言,錄影功能是不是最高規格可能就不是那麼重要了。而這次 Nikon D3S 的錄影功能已經可針對錄影調整固定光圈,因為筆者用過 D90 以及 D5000,這兩台機身並不能在錄影時先決定光圈,如果是要拿來做影片創作,有光圈先決錄影功能想必會比較好。D300S 由於筆者並未拿過,所以在此不多做猜測。 這邊提供 D3S 的錄影片段,提供大家參考。
▲ HD 1280*720 格式 (16:9)
▲ SD 640*424 格式 (3:2)
錄影格式下總共有 1280*720、640*424、320*216 三種影片格式,而當然在 DX 模式下也是可以錄影的,只是畫面會被設定在 640*424 下,並無法使用 HD 1280*720 格式來錄影,這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而在錄影過程中可可已進行光圈的調整,只不過在調整過程中畫面的亮度會有變化,而且光圈變化的聲音也會一並收入,不過這問題應該可以透過外接麥克風來解決。雖然 D3S 的錄影功能不是說很適合拿來做進階的短片創作,不過在基本錄影功能上已經是相當到位了,如果配上防手震功能的鏡頭也能啟動此功能,所以對於一般拍拍短片,做做紀錄來說已經是相當夠用了,只是筆者還是由衷的希望 Nikon 能夠把錄影格式給提升啊XD
ISO感光度
最後壓軸的是大家期盼已久的 ISO 感光度測試了!!!這次 D3S 超越了原本的 ISO 25600,一口氣提升兩級來到 ISO 102400 的境界,以目前市面上的規格來說,還沒有任何一台全片幅相機追得上如此高的 ISO,而實際表現是如何呢?我們馬上來看看
上面範例圖片中 A 區是本次做裁切的地方放大的,而 B 的用意是讓各位可以看看原生 ISO 以及擴展後的亮部細節變化。拍攝過程中 D-Lighting 皆為關閉。
ISO 3200
ISO 6400
ISO 12800
ISO Hi 1 (ISO 25600)
ISO Hi 2 (ISO 51200)
ISO Hi 3 (ISO 102400)
以 D3S 的高 ISO 來說,在 ISO 1600 還算是很純淨,這大概是全片幅單眼的優勢,至少筆者用過的 APS-C 或是 4/3 System 都還辦不到這樣子的畫質。而到 ISO 3200 後就開始出現部分雜訊,此時高 ISO 雜訊抑制也有啟動,不過差別還是不大,而到了原本 D3 原生 ISO 的上限 6400 時就能清楚的看出 D3S 的價值了,尤其是高 ISO 抑制啟動後,雖然清晰度有些許的降低,不過雜訊抹除上倒還是相當能接受。而 ISO 12800 的畫質看起來也不差,不過有無啟動高 ISO 雜訊抑制倒是差很多,這下子就能得知 EXPEED 處理晶片有多大的實力了。在來到擴展畫質 ISO 25600 的部分,筆者會認為 D3 跟 D3S 的 ISO 能力差兩級大概在這裡能夠明顯的看出來,因為當雜訊抑制設定在關閉的情況下,其雜訊還沒有出現藍綠紅的雜點,而經過雜訊抑制的處理後畫質也變得不錯,算是還蠻讓人意外的,畢竟不是原生 ISO 的表現,而是擴展後的畫質。最後在提升兩級到 ISO 51200、ISO 102400,大概宣示技術的層面比實用意義來得大,不過倒是沒有當初 D3 最高 ISO Hi.2 (25600) 一般,出現明顯的畫面橫條,所以在縮圖使用的方便度上 D3S 可說是每一個 ISO 都是可用的表現。
而如果以縮圖來看,ISO 12800 可以說是相當實用的 ISO,例如在拍攝食物時由於大光圈的使用必定會讓主體的景深過淺,而光圈一縮如果 ISO 不夠高或是不堪用的話,很容易因為快門速度太慢而造成畫面模糊,然而這時啟用 D3S 的高 ISO 就是非常好的方法囉~
▲ f5.6, ISO12800, 1/2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5.6, ISO12800, 1/16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總結
這次 Nikon D3S 的小改版,算是直接把 D3 原本當年技術不足的地方給補足了,例如超音波除塵、錄影功能等....因為這些在 Nikon D3 用戶著身上可能有些遺憾,但已 D3 當年的規格算是至今還是引領先驅的。而 Nikon D3S 的出現本來就是用來取代 Nikon D3 的產品,在產品線上算是正式區分了高感光高速度 - Nikon D3S、高畫質高畫素 - Nikon D3X、全片幅入門機 - Nikon D700 三個產品線,且售價以及功能都壁壘分明就端看使用者需要的功能再來決定是否要升級囉~
而接下來 Nikon 不知道會出甚麼招,Nikon D700 的改版週期也快到了,而從 2001 年以來每年都會有一款旗艦機的改款發表,不知道今年出現的會不會是 Nikon D3XS,又或者直接跳往 2011 年直接迎接 D4 的到來?而不管怎麼樣 Nikon 一直以來都是按照自己的腳步前進,不會因為對手的策略而改變方向,相信這讓長久以來支持 Nikon 的用戶一定是又愛又恨吧XD~不管如何,能夠找到一台自己能夠符合使用的相機最重要,就不要在許多小細節上打轉了:P
最後聽說 SONY 的 A900 已經停產了,而 Canon 的 1Ds Mark IV 也一直有消息規格的風聲放出來,相信今年的下半年又會掀起一場全片幅單眼相機的大戰!
優點
● 51 點對焦,中央 15 點 f2.8 十字對焦點。
● 出色的低雜訊技術,大幅提升 ISO 12800 的可用度。甚至 ISO Hi 1 都可以在選擇之中。
● 1005 區 3D 測光,提供精準的測光能力。
● 新增 1.2 倍裁切模式。
● 錄影功能的新增,提供最高 HD 1280*720 30fps 的錄影功能。
● 令人滿意的色調與白平衡。
● 靜音快門的改善。
● FX 模式下 9fps 連拍、DX 模式下 11fps連拍,業界之最。
● 鋁鎂合金機身,提供兼顧的品質。
● 100% 視野率、0.7 倍放大率的光學觀景窗。
● 細緻、色彩鮮明的高畫素三吋 LCD 螢幕。
● 提供前製以及後製D-Lighting效果。
● 30 萬回確保的碳纖維快門以及金屬反光鏡支架。
● 雙 CF 記憶卡槽,可雙重備份、額外儲存、RAW+JPG 分別儲存。
缺點
● 高攀的價格。
● 在 FX 下過於集中的對焦點。
● 錄影模式功能可以再加強。
● 相較於對手只有 1200 萬的畫素。
● 無內建閃燈(機皇的宿命)。
實拍範例
由於這次入手 D3S 的時間還不算很長,能拍攝的照片並不多,不能像之前那篇 全片幅極速機皇! Nikon D3 長期使用報告 一樣很多提供豐富的照片,請多多包涵。
不過這次也為大家帶來筆者還未公開的「夏日和服」特輯XD~請大家觀看的同時多多捧場囉XD
▲ f2.8, ISO200, 1/5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1.4, ISO200, 1/10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4, ISO200, 1/10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4, ISO200, 1/10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2.8, ISO200, 1/4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1.4, ISO200, 1/16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4, ISO200, 1/20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3.5, ISO200, 1/2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3.5, ISO200, 1/25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8, ISO200, 1/250s(AF-S Nikkor 70-200mm f2.8G II VR ED)
▲ f1.6, ISO200, 1/5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6, ISO200, 1/5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6, ISO200, 1/5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6, ISO200, 1/40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1.6, ISO200, 1/25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2.8, ISO400, 1/160s(AF-S Nikkor 70-200mm f2.8G II VR ED)
▲ f2.8, ISO400, 1/60s(AF-S Nikkor 70-200mm f2.8G II VR ED)
▲ Flickr 相簿全集
▲ f2.8, ISO200, 1/4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8, ISO200, 1/2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2, ISO800, 1/3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8, ISO200, 1/32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2, ISO200, 3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8, ISO200, 1/800s(AF-S Nikkor 70-200mm f2.8G II VR ED)
▲ f3.5, ISO800, 1/80s(AF-S Nikkor 50mm f1.4G)
▲ f5, ISO2000, 1/6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8, ISO200, 1/8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2.8, ISO6400, 1/200s(AF-S Nikkor 24-70mm f2.8G ED)
▲ f16, ISO Hi 0.3, 1/30s(AF-S Nikkor 50mm f1.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