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大對於挑選筆電注意項目與使用經驗分享
-
風大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windwithme
-
感謝風大建議~女友也是首要考量重量~因為座車筆電越輕就不會累~
-
nb百百款,真的要考慮自己要什麼才是重點,多謝分享
-
要買筆電真的是要考慮想清楚
出門在外要方便使用 負擔小
這文章可以看一看chiu -
感謝分享,話說我還是喜歡買Lenovo的,商務筆電真的好用
-
輕薄筆電真的還是通勤族首選,但是規格跟效能還有價錢要能取得平衡實在有的挑了
-
筆電入手前還真的是要考慮清楚
便利攜帶尤其是重量選擇 負擔小
也要適合外出攜帶 規格效能符合需求才是
這篇分享是可以參考看看 -
很棒的分享,這對要買筆電的人來說,真是提供了良好的建議
-
這篇文章好值得收藏,如果有要買筆電的話,再來好好研究一下
-
目前是一台住處使用的微星GP76 11UG以及出差用的聯想S340 13IML
從10年前的GX740開始用上17吋(前一台是家裡的5742G),後來出差越來越頻繁換成15.6吋的GE620DX,結果2013派駐定點東部兩年,15.6吋又嫌小,後來換了GT70,到GE72、GL75以及現在的GP76,不過後面出差越來越頻繁,才興起再買一台小筆電的念頭
2017年先買了力銘的復仇者聯盟AVR10T二合一,但用了半年效能實在太糟糕,10吋越看越小,後來換了11.6吋的聯想S130,不過emmc用久了一樣糟糕,去年底花近2萬買了現在13.3吋的S340,雖然MX250玩不了甚麼大作,但至少用到現在還是相當順暢
這個生命樂章,我用青春來寫,用回憶來唱
親朋好友看到個人使用經驗較多,每年也時不時冒出來詢問哪款筆電比較好,大多數人對筆電挑選可能會先以價位為考量,個人卻先以用途來區分,這樣才不至於購入不符合自己使用環境的機種,畢竟筆電跟桌機差異性更大,每款筆電擁有獨特ID設計、螢幕大小、重量、續航力等環節,變數範圍相當大,以下是先前測試分享過筆電或自己使用過的筆電,與敘述文字不一定有所關連。
挑選筆電前要先想清楚,筆電用途是哪方面?是否經常帶出門,例如學校或公司,還是偶爾帶出門,那頻率與帶出門時間大概為何?先以這樣來區分筆電種類,如果有常帶出門需求,那麼基本上會以輕薄路線的筆電較佳,以攜帶方便為主,偶爾帶出門可以考慮14~15吋輕薄系列,經常帶出門要考慮以14吋或以下更輕款,簡單說就是需要經常背著筆電移動的話,那1.4公斤以下會是長時間移動的好選擇,主要是越輕薄會越好,畢竟1.5公斤筆電,背了久還是會感到有一定的份量感,偶爾帶出門或移動時間不長,到學校或公司就定位使用,那1.5~1.8公斤應還可以接受。
上述提到的幾款不同定位的機種,還有入門款約落在1萬多到2萬初的筆電,對於買給小孩在家裡做報告或是看影片娛樂使用,或偶爾會攜帶外出,這類型定位就比較模糊,螢幕大到小也都有,但依照上面使用習慣來挑選的原則不變,另外有關於硬體效能或選擇就會比較制式化,大多是依照使用環境、預算與需求來挑選,加上網路上有關硬體效能資訊應該不少,可以自行查詢做功課後再挑選即可,這裡礙於篇幅要先以挑選的第一步為主,不過以個人測試硬體的心得與經驗來看,建議至少CPU要4核心、SSD容量1TB、DRAM 8GB,對於多數使用環境或軟體會比較順暢,有3D遊戲需求那就再參考內顯或顯卡效能是否夠用,創作者領域選擇Intel CPU對多媒體編碼較強。
至於極少會有攜帶外出需求,想將筆電當成桌機運用,幾乎放在定點使用的環境,就可以考慮15~17吋,螢幕更大、規格與擴充能力更高的機種,相對重量也提升許多,在此還有一點要釐清,既然要長時間定點使用,那桌機也是列入考慮的因素,畢竟桌機在相近規格時,價格往往比筆電更平價,但礦潮讓顯卡出現綁整機且溢價許多的情況。
以前有同學說他一定要使用筆電,雖然要長時間定點使用,但偶爾會出差到外地好幾個月,這種狀況使用桌機就不方便帶出國定點使用,筆電還是他使用環境中的優先考量。
第二個考慮環節才是價格,對於遊戲或效能為主的筆電大都要搭載獨立顯卡,搭載中階顯卡以上的筆電大多需要更大型散熱器,機身與重量會相對提升,這區域筆電價格可能在3萬多到10萬以上,依照自身對效能或遊戲需求來選擇。
其次是輕薄筆電市場,若不玩遊戲可選擇僅用CPU內顯,對於價格和重量會有所幫助,也有搭載入門級獨立顯卡的機種,效能會比內顯高上許多,但中階以上遊戲還是力有未逮,輕薄筆電市場上大約2萬多到7萬左右,會依CPU、DRAM、SSD、GPU等級而有所變化,外殼用料或螢幕面板也會影響到筆電的價格,中階以下塑料居多,高階清一色都用金屬外殼。
其中也有些朋友想要兩者兼顧,要有筆電攜帶外出的便利性,也要有兼顧效能的機種,想要高效能大多是因為有時會玩遊戲,想要有搭配中階以上的獨立顯卡能順暢運作,目前市場上有15吋以上強調輕薄的電競筆電,搭配中階以上顯卡也要5~6萬元起跳,加上15或17吋輕薄款,其實大多重量也落在1.7~2.2公斤,面積較大也較不便攜帶,對於這種症頭,個人一律建議買兩台,一台輕薄筆電攜帶出門,一台組更高階規格桌機規格,價格加一加跟買一台輕薄中階以上的電競筆電其實差不多,且運用自由度會更高,若堅持要攜帶出門且會短時間變換定點插變壓器全速玩遊戲,那就只能接受輕薄型電競筆電。
今年碰上挖礦潮與市場晶片短缺的狀況,造成桌機要買中高階顯卡幾乎要搭整台電腦,顯卡溢價狀況嚴重,有時反而選擇中階獨顯筆電除了缺貨狀況較不嚴重之外,入手較容易且與桌機價差也沒以往那樣大,不若以往桌機與筆電同規格可能價差2倍以上,加上AMD也在中階市場推出5000系列的筆電,兩強競爭之下也讓價格比起以往更為平價一些。
個人平常使用電腦的習慣,室內以桌機為主,搭配大螢幕與較好的喇叭,機械式鍵盤也是主因之一,加上擴充性較高也更為便利,電競筆電偶爾會使用,大都是在客廳用投影機進行高畫質遊戲時,外出會用到電腦就會以輕薄筆電為主,所以對個人來說,輕薄筆電是風大主力的機種。
市場上輕薄筆電幾乎都是以Intel為主,個人先前攜帶皆是Ultrabook機種,
當時有規定厚度低於2公分、重量低於1.4公斤、待機5~8小時,挑選也較為方便。
隨著硬體與設計能力的進步,近幾年要符合以上規格的機種越來越多,去年底Intel也開始制定新一代輕薄筆電的基準,也就是Evo平台筆電。
目前AMD在輕薄筆電市場中沒幾款可選擇,大都機種皆以Intel為主,個人最近將使用幾年的Dell Ultrabook商務筆電更換為MSI Prestige 14,通過Intel Evo認證,標榜優異效能、反應速度、長效電池續航力,提供順暢可靠Wi-Fi 6E連線能力、卓越的音訊和顯示效果等特色,近幾年輕薄筆電越做越進步,以往12~13吋重量約1.2~1.5公斤的機種,現在13~14吋機種也僅有約1.1~1.4公斤,有些還能搭配入門獨顯,硬體效能提升雖然重要,但ID設計讓重量更輕、螢幕更大會更有利外出攜帶與使用。
除了硬體制式規格要考慮之外,風大認為外型設計、用料、耐用度、品牌保固也很重要,綜合上述這些考量點之後,大前提還是要符合個人預算來看有哪些機種可以挑選,筆電價格對許多人來說並不算便宜,外出攜帶電池續航力、筆電妥善率、該品牌後續維修服務,都需要使用者購買前在網路多做功課來慎選,以下提供以前在學校的真實範例。
當年三位同學看到個人常帶筆電去學校使用便來詢問怎樣選購筆電比較好,A同學需求帶去公司跟學校做報告使用,B同學也說要帶去公司跟學校,C同學主要帶來學校做報告與寫程式會用到,以上聽完一律推薦1.5公以下筆電,依三人預算不同約25~40K來做選擇,分別給了他們兩三款機種建議,後續發展卻出乎意料。
A同學買了15吋S牌2.6公斤筆電,背來學校沒兩周,很快再買一台S牌1.2公斤筆電,
B同學買了A牌2.3公斤筆電,一周後問我哪台1.2公斤筆電比較好,他要賣掉更換,
C同學買了H牌2.4公斤筆電,連背來學校都沒看到,說後來發現太重乾脆放在家當桌機。
雖然一開始特別強調經常帶出門不建議超過1.5公斤,你們看我有帶太重的筆電來學校過嗎?
購買時同學碰到店員鼓吹別台規格比較好且有獨顯差不多價格或是你背看看不重吧?
買完才跟我說在店裡背起來覺得還好,問了一下背多久,同學說不到5分鐘或年輕人這樣不重吧?
可能是風大事前建議不夠專業或店家話術太厲害,總之三位同學事先詢問我,但選擇出乎意料。筆電挑選不像桌機只看硬體與價格那樣單純,要考慮到可攜帶便利性或更多的實際使用面向,以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