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尺寸: ▍全機重量|29.2kg ▍全機尺寸|167 x 102 x 35.3cm
*含腳架 ▍腳架重量|0.5kg ▍腳架深度|127 x 6.3 x 35.3cm
轉到背面,螢幕部分是金屬背板,主板部分則是塑膠外殼。背板下方有 2 顆揚聲器構造,達成 2 x 15W 共 30W 的 2.0ch 出力;背板也支援 VESA 500mm x 300mm 壁掛規格,有一條可拆式的電源線。
輸出入接孔規格(側邊): ▍1 x 調諧器空槽 ▍1 x AV 端子輸入 ▍1 x 光纖音訊輸出 ▍1 x HDMI 2.1(eARC / 4K@60Hz) ▍2 x HDMI 2.1(4K@60Hz) ▍1 x RJ45(10 / 100M) ▍2 x USB-A 2.0(5V / 0.5A)
*全部 HDMI 支援 ALLM、HDCP 2.3
科技狗碎碎念:
作者/ 科技狗 3C Dog
杜比視界 Dolby Vision 是近年買 4K 電視最重要的選購指標之一,但為什麼重要?有什麼厲害?卻沒什麼人知道。
我只能說:雖然奇美 CHIMEI TL-75G200 4K 電視的峰值亮度只有 400nits,但多虧它優秀的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映射能力,才能表現出足夠的亮暗細節;再靠著好棒棒設定,一舉大幅超車,超越其他平價 VA 機型!
大綱目錄
外觀 & 接孔
CHIMEI 奇美品牌大家都不陌生,這次開箱的是主打 Google 智慧系統的 G2 系列:TL-75G200。
G200 系列是家庭追劇機,沒有 QLED 廣色域顯色,也沒有 4K@120Hz 高幀率遊戲機能;除了 Google TV 和串流平台整合之外,主要重點還是在「杜比視界 Dolby Vision」以及「杜比全景聲 Dolby Atmos」支援,等於是為了追劇、看片而生。
這次開箱的是 75",另外 G200 系列也有推出最小 43" 到最大 86" 尺寸,規格和顯示能力都差不多,其中 86" 還搭載不反光的霧面面板:
CHIMEI G200 系列|建議售價:
▍43" |NT$14,900
▍50" |NT$16,900
▍55" |NT$20,900
▍65" |NT$27,900
▍75" |NT$45,900
▍86" |NT$88,800
外形上 CHIMEI TL-75G200 做工用料還算講究,底框和腳架都是金屬材質,外框是深灰金屬邊框。螢幕的上、左、右邊框是 0.9cm、銀色下邊框 2cm,視覺上看起來還算窄。
正中央下方一個 CHIMEI Logo,底部是紅外線感應器,還有一顆整合 OSD 的電源開關鍵,沒有其他 OSD 按鈕。
腳架為開叉設計,和邊框一樣都是金屬材質;整座顯示器離電視櫃的高度有 6.3cm,要選聲霸的時候需要注意厚度,避免遮擋到畫面。
重量尺寸:
▍全機重量|29.2kg
▍全機尺寸|167 x 102 x 35.3cm
*含腳架
▍腳架重量|0.5kg
▍腳架深度|127 x 6.3 x 35.3cm
轉到背面,螢幕部分是金屬背板,主板部分則是塑膠外殼。背板下方有 2 顆揚聲器構造,達成 2 x 15W 共 30W 的 2.0ch 出力;背板也支援 VESA 500mm x 300mm 壁掛規格,有一條可拆式的電源線。
輸出入接孔規格(側邊):
▍1 x 調諧器空槽
▍1 x AV 端子輸入
▍1 x 光纖音訊輸出
▍1 x HDMI 2.1(eARC / 4K@60Hz)
▍2 x HDMI 2.1(4K@60Hz)
▍1 x RJ45(10 / 100M)
▍2 x USB-A 2.0(5V / 0.5A)
*全部 HDMI 支援 ALLM、HDCP 2.3
無線訊號規格:
▍藍牙 v5.1
▍Wi-Fi 5(2.4GHz / 5GHz)
CHIMEI TL-75G200 的 I/O 接孔全部排在側邊,三孔 HDMI 都是支援 4K@60Hz 的 HDMI 2.1,HDMI 1 並支援 eARC 進階音訊回傳;再來還有 AV 端子輸入、光纖音訊輸出、RJ45 網路孔,以及 2 孔 USB-A 2.0;無線訊號走藍牙 5.1 和雙頻 Wi-Fi 5。
接孔位置可以看到調諧器空槽,有需要可以另外選購;G200 系列定位上就屬於顯示器,而非電視機。
顯示規格
CHIMEI TL-75G200 搭載 4K 解析度、60Hz 刷新率的 10bit VA 面板,走 LED 直下式背光,沒有區域控光。
PWM 量測:
我們用分光輝度量測,得知 TL-75G200 走 PWM 調光:亮度調到最低大約 69nits,頻閃頻率落在 120Hz,重點是可視性 SVM 約 0.1,屬於安心等級;把背光數值調到高,閃爍頻率會下降到更低的 < 60Hz,可視性 SVM 也會大幅下降到 0.04。
數據來看,建議背光數值至少保持在 13 以上,顯示畫面亮度至少有 100nits,這樣閃爍頻率和 SVM 可視性會大幅下降,肉眼幾乎不會察覺、眼睛也更不容易疲累。
峰值亮度(鮮明模式 + 最高鮮明度:開啟)
峰值亮度最高的模式,是鮮明模式加開最高鮮明度,SDR 峰值亮度可以到 407nits、HDR 峰值亮度約在 393nits;因為沒有區域控光,各白光視窗範圍的亮度表現都差不多。
峰值亮度(電影模式 + 最高鮮明度:開啟)
換到色溫較暖的電影模式,SDR 峰值亮度會下降到 322nits、HDR 峰值亮度約在 372nits;整體來說 TL-75G200 的亮度表現達到 SDR 亮度標準、HDR 亮度就不大足夠。
靜態對比(電影模式):
▍區域控光|無
▍靜態對比度|4,619:1
再來是靜態對比度,以 ANSI 黑白棋盤格畫面測試,CHIMEI TL-75G200 大約 4,619:1,算是跟一般 VA 面板的對比值 5,000:1 差不多。最佳可視角度大約 100° 比較狹窄,符合 VA 面板限制,需要在正中位置才會有最好的高對比觀影體驗。
顯示色域(電影模式)
白平衡(電影模式)
色彩誤差值(電影模式)
色彩管理部分,CHIMEI TL-75G200 並沒有內建進階色彩工具,只能對色溫做基本白平衡校正;面板發色屬於 Rec.709 色域範圍,沒有 DCI-P3 廣色域顯色能力。
整體來說,TL-75G200 發色覆蓋達到 98% Rec.709,白平衡出廠誤差值 ΔE = 2.4,表現中規中矩;色彩誤差值也就是色準,平均誤差值約在 ΔE = 5 左右,尤其是紅色和膚色的部分,校正前後改善有限。
這是因為這台 CHIMEI TL-75G200 的出廠發色,是用「擴增飽和度」的方式來凸顯色彩,等於原廠想用 Rec.709 發色的面板,去調整出 DCI-P3 廣色域的效果。
所以除了白平衡校正之外,還需要搭配「好棒棒設定」調整一下色彩飽和度,讓顯色表現更貼近我們看影片的色彩標準。
色彩飽和度(電影模式)
從表格左圖可以發現,6 個色系的標準點都大幅超出格子,整個發色被「擴增」出去,色彩飽和誤差值也大到 ΔE = 4.43。再看表格右圖,好棒棒設定調整「限縮」過後,顏色都落在格子裡,色彩飽和誤差值也下降到 ΔE < 2。
原廠這種「擴增發色」的調整方法,業界也不少廠商在做,成效有好有壞:優點是可以針對 HDR、遊戲、好萊塢電影,去加強發色、提升觀影體驗;缺點是拿捏不好,一般 SDR 影片也會過於鮮豔、顯色怪異。
預設出廠發色:小丑頭髮的綠色,以及衣服的紅色都很飽滿;雖然很吸睛,但不是正確的電影發色,肉眼看起來些微濃豔。
好棒棒設定調整後:小丑的頭髮以及衣服發色都變得比較不飽和,雖然不亮眼但是細節變多,顏色也更耐看;這才比較偏近電影原始的標準色彩。
坦白說科技狗的好棒棒設定,有時也會看電視狀況來「限縮」和「擴增」發色,但這些都還是要搭配 SDR、HDR 內容模式,搭配主觀觀感來進行調整。
CHIMEI TL-75G200 的預設調校,雖然肉眼觀感並不會太突兀,不過我們科技狗還是盡可能貼近標準去做設定。總之,每一片好棒棒設定,都是針對該機種特別調整跟伊森親自驗證的,可以放心套用!
系統支援
CHIMEI TL-75G200 搭載的是正規 Google TV 11,內建 2GB + 32GB 儲存空間;搭配的 IC 夠強,也內建 MEMC 動態流暢增益和一些銳化升頻選項可以開,如果看運動比賽和第四台機上盒就很需要,看電影的話就建議把 MEMC 這類選項關閉。
Google TV 是 Google 最新版的電視作業系統,和 Android TV 最大差異,就是多了「帳號切換」、「孩童設定檔」,其他 App 支援度、Google 語音助理,系統介面都大同小異。
手機無線投放支援 Android 鏡像和 Chromecast built-in,也可透過第三方軟體(例如 EZCast )來做 iOS 鏡像,但就沒有支援正規 Apple AirPlay 2 了。
遙控器長長一支,沒有背光,不過有數字按鍵、帳號切換鍵、串流捷徑鍵,也有內建麥克風跟 Google 語音助理快捷鍵,機身握起來還算紮實。
因為有藍牙連線,所以遙控器不需要對準電視,也可以快速感應遙控,非常方便。
遙控器(RC-23):
▍電池安裝|2 x 四號電池
▍紅外線控制|控制功能、電源
▍藍牙連線|控制功能、語音
▍內建麥克風
影音動態範圍支援度,CHIMEI TL-75G200 支援基礎的 HDR10、HLG,也支援進階的 Dolby Vision。
這個 Dolby Vision 畫面表現力和 HDR10 有天壤之別,等等會細細說明。
內建揚聲器是 2.0ch,由 2 x 15W 全音域單體構成,共 30W 出力、100 節音量,音量很大!音質的話就還算 OK,編碼部分支援到 Dolby Atmos 音效解碼,不支援 DTS:X。
音聲回傳部分,HDMI 1 接孔支援 eARC 進階音聲回傳,可以傳送 Dolby TrueHD 無損編碼,最高讓擴大機、聲霸解出 Dolby Atmos;同樣不支援 DTS 編碼。
內建串流支援度(內建揚聲器):
▍Netflix|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Disney+|4K、Dolby Vision|Dolby Digital 5.1
▍MyVideo|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Apple TV+|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Prime Video|4K、Dolby Vision|Dolby Digital 5.1
▍YouTube|4K@60fps、HLG / HDR10|立體聲
內建串流支援度(外接聲霸、揚聲器):
▍Netflix|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Disney+|4K、Dolby Vision|Dolby Digital 5.1
▍MyVideo|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Apple TV+|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Prime Video|4K、Dolby Vision|Dolby Atmos
▍YouTube|4K@60fps、HLG / HDR10|Dolby Digital 5.1
內建串流支援度部分,不管是內建揚聲器還是外接擴大機跟聲霸,Netflix、MyVideo、Apple TV+ 都能 Dolby Vision & Dolby Atmos 雙杜比點燈;不過 Disney+ 就只有 Dolby Vision & Dolby Digital 5.1 音效,沒有 Dolby Atmos;這是 Google TV 和 Disney+ App 的問題,只能等 App 更新或直插一台 Apple TV 4K 電視盒就能解決點燈問題。
Prime Video 則是內建揚聲器沒有點燈,需要靠外接聲霸才能解 Dolby Atmos; YouTube 內建揚聲器只支援立體聲解碼,也是靠外接聲霸就能解鎖 Dolby Digital 5.1 環繞音效。
再來提一下大家普遍聽過,卻不一定懂的「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這是由 Dolby 杜比這家公司制定的高動態範圍影片規格,和 HDR10、HDR10+、HLG、HDR Vivid 這些規格相似;不過杜比並不只限定影片本體規格,它也同時涵蓋影視後製、發行、播放到顯示裝置的一條龍流程。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也是目前好萊塢業界主流使用的影片標準,所以我們常常能在電影院線片的結尾字幕中,看到 Dolby Vision 字樣,也能在主流 Netflix、Disney+ 等串流平台上,看到 Dolby Vision Logo,就代表都是走 Dolby Vision 的製作流程和格式標準。
簡單來說,要想看到 Dolby Vision 的影片,你需要以下裝置全部都支援 Dolby Vision,才能真正體驗到:
▍電影本身|串流平台、碟片、檔案
▍播放裝置|電視盒、碟片播放機、電視棒、內建智慧系統
▍顯示設備|電視、投影機、顯示器、手機螢幕、筆電螢幕
動態範圍差異:
和業界較早制定的 HDR10 相比,Dolby Vision 規格也沿用相同的 PQ 曲線規範,不過色彩深度位元率更高、界定的亮度範圍也更高,照理說可以製作出更高亮度和更廣色彩的影片。
不過在影視後製上,不大可能針對 HDR10 和 Dolby Vision 去分別做兩套內容,充其量是相同影片轉換成兩種規格而已;所以支援 Dolby Vision 的串流平台 & 影片,也能同步支援 HDR10;但就算如此,觀看體驗卻是天差地遠!
這個關鍵差異,就在於 HDR10 和 Dolby Vision 的中繼資料和映射是「靜態」還是「動態」,兩者差別非常巨大。
我們先透過 Apple TV,將原始影片統一以 HDR10 呈現,可以發現畫面呈現過曝、對比過低、亮度細節也不足。
這是因為 HDR10 影片為「靜態」映射,當電視的亮度只有 400nits 時,最多就只能呈現影片定義到 400nits 的內容,再往上的一些高光、亮部細節,就會呈現不出來。這也是我們曾經說:「要看 HDR,電視亮度至少 800nits 」的原因。
同樣透過 Apple TV 改以 Dolby Vision 格式呈現,可以發現影片的對比更深、亮部細節、暗部細節也都顯現出來。
這是因為 Dolby Vision 影片,會將亮暗資訊「動態」映射成符合電視的顯示能力,等於是把原始定義最大亮度 4,000nits 的影片內容,轉換顯示給亮度只有 400nits 的電視。
可以說電視的亮度越低,越需要「動態映射」Dolby Vision 來調整顯示狀態,但也更需要具備優秀的 Dolby Vision 映射能力。
這幾週體驗下來,CHIMEI G200 的「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映射畫面非常好看,是我看過眾多電視、顯示器,少數能有這麼棒表現的平價 VA 面板機型。
目前大家常用的歐美串流平台,都已經全面支援 Dolby Vision 格式,像是台灣最多人用的 Netflix、Disney+,以及較少人用的 Prime Video、Apple TV+ 也都有支援,甚至國產平台 MyVideo 也有少量 Dolby Vision 的影音內容。
大家就簡單記,這台 CHIMEI G200 能用支援 Dolby Vision 的電視看 Dolby Vision 影片,就不要用 HDR10 格式來看,觀看體驗差很多!
遊戲機能支援度:
▍HFR(4K@120Hz)高幀率模式|X
▍ALLM 自動低延遲|O
▍VRR 可變更新率|X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遊戲模式|O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O
▍面板反應時間|6.5ms
▍輸入延遲|9.8ms(4K@60Hz 實測)
▍音聲延遲|363ms(eARC 實測)
CHIMEI TL-75G200 雖然沒有滿血 HDMI 2.1,無法跑 VRR 和 4K@120Hz 規格,但還是具備 ALLM 和遊戲 Dolby Vision & Dolby Atmos 機能;實際測試 4K@60Hz 下輸入延遲只有非常低的 9.8ms,代表你的手把按鍵和畫面相當跟手,體感不會延遲。
外接聲霸的音效部分,量測數據超過 100ms,照理說會有些影音不同步,不過實際進行遊戲時幾乎沒有感覺到。
我們也透過 Xbox Series X,將遊戲以 HDR10 呈現,看看畫面跟對比度的顯示狀態。由於已經在遊戲機做過「HDR 校準」,所以亮暗細節呈現都非常正常。
再來透過 Xbox Series X,將同一款遊戲切換成 Dolby Vision 格式呈現,亮暗細節依然能完整呈現,和做過「HDR 校準」的 HDR10 畫面一樣好。
實測確認,Dolby Vision 遊戲的「動態映射」效果,幾乎就等於 HDR10 遊戲人工做完「HDR 校準」後的 「靜態映射」效果。換言之,如果懶得跑過「HDR 校準」,直接開 Dolby Vision 規格玩遊戲就對了!
最後總結
就規格數值來說,CHIMEI TL-75G200 的 400nits 峰值亮度和 Rec.709 顯示色域,就只算是中規中矩,符合同價位區間的顯示器定位。真的強就強在 CHIMEI G200 的 Dolby Vision 和 Dolby Atmos 雙杜比規格,讓畫面的亮暗表現、光影細節一舉呈現,內建揚聲器也足以呈現夠大的音場和低頻震撼。
另外也注意!並不是所有支援 Dolby Vision 的顯示器都有同樣的表現力,顯示器本身的 PQ 映射能力也要足夠優秀。CHIMEI G200 實測驗證,畫面表現過關;再加持科技狗好棒棒設定,更可以讓發色飽和、不會過濃過豔,不管看 SDR 還是 Dolby Vision 內容都能有最理想的觀影體驗。
如果你是長期訂閱 Netflix、Disney+ 的追劇影迷,對光影效果和音效環繞有追求;那具備 Google TV 智慧系統的 CHIMEI G200 系列,絕對是能徹底解放雙杜比 Dolby Vision & Dolby Atmos 的平價選擇前段班。偉哉杜比!
CHIMEI TL-75G200 優點:
1、支援 Dolby Vision 和 Dolby Atmos,動態映射顯示效果優。
2、最新 Google TV 系統,支援 App 多,也能多帳號切換。
3、輸入延遲低,手把按鍵和遊戲畫面非常跟手。
4、搭配好棒棒設定,色彩呈現觀感大幅提升。
CHIMEI TL-75G200 待改善處:
1、內建串流不是全部都支援 Dolby Atmos 外放音效。
2、色彩調校沒有進階校正選項。
3、HDR 亮度表現不足,需靠 Dolby Vision 映射能力彌補。
4、定位在家庭追劇觀影使用,不支援 VRR、HFR 遊戲機能。
CHIMEI TL-75G200 規格
1,669 x 958 x 103mm
28.7kg
< 含腳架 >
1,669 x 1,020 x 353mm
29.2kg
SDR 393nits
HDR10
HLG
(4K@60Hz)
(2 x 15W 全音域單體)
2 x HDMI 2.1(4K@60Hz)
2 x USB 2.0(5V / 0.5A)
1 x RJ45 網路孔(10 / 100M)
1 x 光纖音訊輸出
1 x AV 端子輸入
Wi-Fi 5(2.4GHz / 5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