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小米如何維持永遠不會超過 5% 的硬體綜合淨利潤率?
-
歡迎來到 ePrice 比價王!
-
我宁可你多赚一点,硬体规格作完整
-
產品售價高低無法衡量一家公司好壞與優劣
這不過就是一種競爭策略
講回饋使用者就一種"感性行銷"
逃不出"薄利多銷"這範疇
Fulo say something -
這樣也算IOT---很會扯---分享監控你我的每一隻米支手機--重點是要幹嘛??追蹤你的行動嗎!!
-
文章中有一句「最終不僅流於削價流血競爭」,我想pchome可以和雷軍大哥好好請教一下如何應付蝦皮哈哈哈(離題了)
-
小米如果能把產品做的"不那麼容易故障"就完美了what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
那台灣小米呢?
感覺台灣小米的東西越賣越貴,東西賣來賣去還是只有那些而已。
台灣只撿賣很久庫存貨~
-
把自己比喻成佛心企業,雖然小米很便宜,不過還真敢講...賺EP , 換獎品
-
因為小米本來就沒打算靠手機賺錢,賣的接近於成本價是要擴張知名度跟市場
主力在其他業務產品~ -
文中點到重點
台灣廠商過於重視硬體而忽略軟體 (各個產業都是如此)
目前手機同質化過高
硬體都大同小異
要做出區隔只能靠UI及UX
ASUS看似有在加強了 (相比過去好用多了)
HTC反而在簡化退步 (已前HTC Sense多好用啊,現在...)
說明小米6X是針對新零售打造的線下旗艦手機之餘,同時也說明為了進一步持續追求合理、平實產品價格,讓每個人都能輕易享受科技便利的目標,小米執行長雷軍更強調小米董事會在4月23日決議,未來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若有超過部分將會全部返還給消費者。
就此次揭曉小米6X來看,相比去年推出的小米5X幾乎在處理器、相機、螢幕設計等成本累加許多,同時還要加上與著名攝影師、電影導演蜷川實花合作特殊濾鏡涵蓋成本,但若以雷軍說明未來包含生態鏈在內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若有超過部分將會以合理方式返還給消費者,小米是如何實現讓旗下硬體產品持續維持在合理價格,而非一味壓低成本價格?
雷軍表示,合理利潤即可維持足夠的創新能力,而硬體所能帶動利潤成長空間其實相對有限,若只是一再壓低硬體銷售價格換取銷售成長機會,最終不僅流於削價流血競爭,甚至在產品使用體驗也無法有所突破,因此認為手機最主要是用來連接各類硬體、軟體與服務的「管道」,過於追求手機本身的淨利潤率則會減少整體創新機會。
而一旦讓產品利潤維持在合理範圍,並且以足夠創新做出一款好產品,消費者自然也會願意使用,進而能讓產品能因為消費者支持帶動銷售成長,這也是小米強調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原因,同時也將成為小米日後堅守原則。
但要能順利推出一款手機,甚至未來更多硬體產品,同時又要顧及消費者使用體驗與購機價格,小米除了持續做好產品吸引消費者,並且從供應鏈尋求更經濟實惠的成本控制空間,自然也會從軟體、服務端,甚至藉由近期盛行的人工智慧應用著手挖掘更多利潤來源,配合廣告等營收方式平衡硬體成本方面的支出,進而達成與消費者互贏共生的局面。
例如此次套用在小米6X的人工智慧演算法,便是源自小米旗下研發技術,未來也可能進一步應用在更多產品、服務,讓小米能有夠多獲利機會。而為了進一步提昇人工智慧技術相關理論、方法與研發,小米也宣布與武漢大學共同成立人工智慧聯合實驗室,藉此培育更多人工智慧技術人才。
從先前蘋果發展模式來看,雖然iPhone產品依然有相當高的利潤表現,但能為蘋果帶來更大營收的反而是iTunes提供App、音樂、電影與影集等數位內容與服務。因此相比硬體業務方面的發展,蘋果其實更加重視軟體服務端的業務成長,而這也是過去台灣許多廠商較無法看清楚的環節。
事實上,硬體並非不重要,因為一旦沒有好的硬體平台支撐,軟體服務也難以維持永續經營,但在硬體獲利空間有限情況下,其實更應該重視軟體服務端的發展可能,或是從其他營收平衡整體支出。而許多台灣廠商或許已經習慣過去代工經營模式,同時也習慣仰賴微軟、Google等廠商提供軟體與服務資源,因此也形成整體營收僅著眼於硬體利潤,卻忽略軟體服務與硬體加成後所能帶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