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mashdigi.com/apple-recently-obtained-a-patent-for-the-design-of-a-wearable-device-that-can-be-used-on-any-part-of-the-body-and-can-operate-the-phone-through-body-movements/" title="https://mashdigi.com/apple-recently-obtained-a-patent-for-the-design-of-a-wearable-device-that-can-be-used-on-any-part-of-the-body-and-can-operate-the-phone-through-body-movements/" ><span style="color:#808080;">【此文章來自:Mashdigi】</span></a><br /> <br /> 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近期批准蘋果於去年 3 月遞交申請設計專利,其中描述可穿戴在身體任何部位,並且透過肢體動作操作手機功能。<br /> <br /> <img src="https://timgm.eprice.com.tw/tw/mobile/img/2023-12/04/5805079/eprice_1_e59672bf3ca98194c3ebc55050f00268.jpg" title="可穿戴在身體任何部位 蘋果新專利以肢體動作操作手機" alt="可穿戴在身體任何部位 蘋果新專利以肢體動作操作手機" border="0" alt="L 下載.jpg" title="L 下載.jpg" / /><br /> <!-- for ePriceTW --> <ins class="adsbygoogle" data-ad-client="ca-pub-9386838430591421" data-ad-slot="7238007871"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728px;height:90px"> </ins> <script>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script><br /> <br /> 在相關描述中,蘋果以類似戒指般的裝置設計作為說明,包含控制電路、輸入與輸出方式,以及天線與電源系統,同時也能透過無線線圈、NFC、磁極感應,及無線充電等方式進行互動。<br /> <br /> 目前無法確認蘋果會如何將此專利用於實際產品,但也可能只是作為設計專利保護所遞交內容。而在此之前,蘋果與其他品牌業者其實也有提出類似設計專利,但最終並未用在實際市售產品。<br /> <br /> 不過,從蘋果接下來準備以 Vision Pro 虛擬視覺頭戴裝置佈局未來運算模式,以及全新人機互動發展,除了透過聲音與手部動作識別應用,預期也會提供可互動裝置,藉此提供更準確互動體驗。<br /> <br /> 而 Google 過去也曾提出 Jacquard、Soli 技術,讓使用者穿戴衣物、背包,或是手錶等物品能識別操作手勢,蘋果其實也曾提出類似設計,意味在接下來的人機互動設計中,各品牌都有類似構思想法,藉此打破既有以手機為主的互動模式。<br /> <br /> <img src="https://timgm.eprice.com.tw/tw/mobile/img/2023-12/04/5805079/eprice_1_305db243e6cfcd8368eded02f024b50b.jpg" title="可穿戴在身體任何部位 蘋果新專利以肢體動作操作手機" alt="可穿戴在身體任何部位 蘋果新專利以肢體動作操作手機" border="0" / /><br />
美國專利與商標局近期批准蘋果於去年 3 月遞交申請設計專利,其中描述可穿戴在身體任何部位,並且透過肢體動作操作手機功能。
在相關描述中,蘋果以類似戒指般的裝置設計作為說明,包含控制電路、輸入與輸出方式,以及天線與電源系統,同時也能透過無線線圈、NFC、磁極感應,及無線充電等方式進行互動。
目前無法確認蘋果會如何將此專利用於實際產品,但也可能只是作為設計專利保護所遞交內容。而在此之前,蘋果與其他品牌業者其實也有提出類似設計專利,但最終並未用在實際市售產品。
不過,從蘋果接下來準備以 Vision Pro 虛擬視覺頭戴裝置佈局未來運算模式,以及全新人機互動發展,除了透過聲音與手部動作識別應用,預期也會提供可互動裝置,藉此提供更準確互動體驗。
而 Google 過去也曾提出 Jacquard、Soli 技術,讓使用者穿戴衣物、背包,或是手錶等物品能識別操作手勢,蘋果其實也曾提出類似設計,意味在接下來的人機互動設計中,各品牌都有類似構思想法,藉此打破既有以手機為主的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