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ation VS. Galaxy S II(上):外型、效能、照相
-
-
jason大辛苦啦~~
其實還有一點應該做入比較的
就是價格喔~~ -
S II 果真還是效能之王!不過最讓人驚訝是感動機的拍照畫質真不賴,不要說跟 HTC 以前比,跟現在好一點的拍照手機比也不遜色,真的是拍得不錯啊!!!
-
好讚喔努力賺EP
-
讚
讓我更猶豫該選哪支了...S2、M7、Note3、Note5、S8、S8+、Note9、Note10+、Note20u -
看來這次是感動機的拍照跟錄影都比三星好
螢幕的話 我還是喜歡 SLCD
三爽的螢幕亮的有一點點假掉了 雖然很鮮豔
ha ha ha 近期要快一點入手感動機囉
jason 大 我想請問你 神腦員工推薦折1000 是每個人都可以用嗎 -
感動+1
最愛感動了
拍照超快 -
Sky Shadsow說:jason大辛苦啦~~其實還有一點應該做入比較的就是價格喔~~... 恕刪
sensation 和 i9100 16G 都是20,900元 不是嗎??
你的美妙人生是因為迷上什麼東西? -
I like HTC more3C達人
-
阿宋說:看來這次是感動機的拍照跟錄影都比三星好螢幕的話 我還是喜歡 SLC... 恕刪
錄影是S2勝八
17MBP對上10.5MBP...
如果在 3C 科技產業領域,2010 年是「平板元年」的話,那麼 2011 年應該可以說是「雙核元年」了。自從 NVIDIA 搶先一步,推出行動裝置專用的 Tegra 2 雙核單晶片處理器以後,不少平板裝置與手機都靠它跳入了雙核俱樂部。然而,NVIDIA 在雙核的領域雖然在時機上小幅領先,但也不是沒有對手,最大敵手 Qualcomm 也推出自己的第三代 Snapdragon 雙核處理器,加上蘋果自己的 A5 處理器、而連 Samsung 也都加入了雙核戰場,推出自家的 Exynos 雙核 CPU,雙核市場到現在儼然成為世界大戰。
在這一波雙核機種之中,最受矚目的,就是 HTC Sensation 與 Samsung Galaxy S II 了。Sensation 作為 HTC 的第一款雙核機種,它並沒有採用受歡迎的 Tegra 2,而使用長期合作夥伴 Qualcomm 的 MSM8260 系統單晶片,擁有雙核 1.2GHz 的處理時脈,這在台灣手機市場上還是首度看到的新鮮貨。
另一方面 Samsung 推出的 S 銀河二代機:Galaxy S II,同樣也搭載自家 Exynos 1.2GHz 雙核處理器。兩機的規格雖然各有千秋,不過大同小異,算是定位相同的競品,相信大家也都很想知道:究竟哪一台符合我的需求?因此,今天小編就請來兩方的參戰將軍,一同比比看誰道行高!
第一戰:外型規格
拿到手機,首先不免俗的就來比一下外型。Galaxy S II(以下簡稱 S2)與 Sensation 因為都是旗艦款的高階機種,因此他們的螢幕都很大,S2 有 4.27 吋,而 Sensation 是 4.3 吋;不過兩機的解析度有點差別,S2 維持在 WVGA(480 x 800),而 Sensation 則為目前 Android 機種中最高階的 qHD(540 x 960),螢幕畫質看起來稍微細緻一點,但沒有像是從 HVGA 升級到 WVGA 的感覺差異那麼大。
▲ Sensation(左)與 S2 都搭載了 4.3 吋等級的大螢幕。
▲ Sensation 採用了盤形螢幕設計,大家可以看到螢幕邊緣有些微的凸起,這是它的設計特色之一。
▲ S2 螢幕則為全平面。
▲ Sensation 螢幕下方有四個觸控式的 Android 四大天王鍵,標示清楚。
▲ S2 螢幕下方左右兩側各有觸控的 Menu 鍵與返回鍵,但如果背光沒亮時就看不出來;另外中央並不是方向鍵,也不是光學滑鼠,而是單純的實體 Home 鍵。
▲ 兩機的螢幕解析度不同,Sensation 具有 qHD 的解析度,比 S2 用的 WVGA 更高。
兩款手機除了螢幕解析度不同之外,連螢幕的材質也都不一樣。Sensation 採用的是 SLCD,而 S2 使用的是自家的 Super AMOLED Plus,號稱有 110% 的飽和度與 150954:1 的對比度,而我們為了要比較一下兩者螢幕表現有什麼不同,在兩台手機上面都放了相同的圖片比對,並且拿 HTC Desire HD(TFT 面板)當做對照組。
用肉眼來看,S2 的 Super AMOLED Plus 果真是相當艷麗,飽和度與對比度相對於 Sensation 都有明顯差異,整個圖片感覺有點豔得過火了,如果你喜歡濃郁顏色的話,應該會對它的表現很滿意。另一方面,與一般 TFT 相比,Sensation 的 SLCD 在對比度與飽和度上面也有提昇,可視角也提昇許多,但兩者的差異並不比 S2 與 Sensation 之間的差異大。
▲(上左)Sensation、(上右)S2、(下)Desire HD。
▲ 左邊的 Sensation 與右邊的 Desire HD 相比,螢幕的對比與飽和度都較高一些。
▲ 左邊的 Sensation 與右邊的 S2 相比,對比與飽和度的差異相當明顯。
▲ 以同一張圖片來看,下方的 Desire HD 稍偏藍,上左 Sensation 顏色比較準確,上右的 S2 則相當豔,很好看但不是很貼近真實。
▲ 用另外一張圖片來比較看看。
▲ 在可視角表現方面,S2 最好,Sensation 次之,而 Desire HD 表現最差。
▲ 在大太陽底下,雖然 Sensation 螢幕被陽光影響看得不是很清楚,但也不致於看不到。
▲ S2 螢幕也是一樣,在大太陽底下還是可以看得到畫面。(這張照片曝光比較亮一點)
講完正面,現在我們把焦點轉到背面。從背面設計來看,S2 較為樸素一點,採用的是玻璃纖維電池蓋,電池蓋上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紋;而 Sensation 則採用一體成形的金屬外殼,加上不同顏色的塑料面板,讓它呈現三種不同明暗的鐵灰色調,看起來比 S2 要更有質感。然而在厚度方面,S2 就以 8.49 mm 的超薄身材勝過了 Sensation,不過 Sensation 雖然較厚,但它也不過是 11.3 mm 而已,也在薄型體積的範圍內。
▲ Sensation 跟 S2 其實手機大小差不多。
▲ S2 背面採用玻璃纖維機殼 (更正),電池蓋上面有凹凸不平的刻紋。另外在背面靠近底部的地方,還有一個小小的下巴凸起,讓它加了一些厚度。
▲ Sensation 則是使用金屬一體成形機身設計,三段式的漸層鐵灰色塗裝是個特色。
▲ 兩機厚度比較,上面的 S2 比 Sensation 還要薄 2.8 mm,不過其實這樣一比下來感覺似乎沒差很多。
▲ 兩機都放在桌面上比較,差別就看得出來了。
第一戰小結
簡單總結一下上面的重點,在體積方面兩者相差不大,S2 擁有比較薄的優勢,而在外型設計上,小編認為 Sensation 較有質感。而在螢幕方面,兩機螢幕大小也差不多,Sensation 有解析度更高的優勢,而 S2 的 Super AMOLED Plus 在畫面呈現上更艷麗,算是各有春秋。
第二戰:效能
會對這兩款雙核手機有興趣的人,通常來說都是追求最新最高階的科技玩家,對這群人來說,手機的效能通常都是選購時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今天的比拼,效能當然也佔了重要的一環。
在看兩機的效能比拼之前,先來看看兩機的核心規格。小編整理了表格如下: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兩機的處理器不但都是雙核心 1.2 GHz,而且也都採用了 Cortex A9 架構,兩機較大的差別在於 S2 的 RAM 比較多,而兩機的圖形處理器(GPU)也不同,Sensation 採用的是 Adreno 220,而 S2 則是 Mali-400 MP。而這些配置,到底對兩機的效能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這裡我們採用了多種效能測試軟體來測試兩機的效能,首先是全面性的效能測試軟體「Quadrant Standard」以及「Smartbench 2011」,另外我們也使用「Rightware Browsermark」來測試兩機瀏覽器的 HTML 與 Javascript 處理效能;最後則是使用「Neocore」、「Nenamark1」與「Nenamark2」來測試兩機的 OpenGL ES 1.1 與 2.0 3D 效能。
為了避免失真,每台手機都在回復出廠狀態的情況下,每項測驗連續做三次,之後將這些數據做成圖表。為了讓大家容易比較,我們同時間也測試了 Desire HD 當做對照組。
Quadrant Standard:系統全面性效能
首先先看一下最多人使用的 Quadrant 效能測試軟體的結果。Quadrant 反應的是系統的整體效能,包含處理器以及圖形處理器,從結果圖表中可以看到,Sensation 測試三次大概都在 2100 多分 - 2300 多分之間,而 S2 差異明顯拉大,三次分數都在 3300 多分到 3600 分之間,可見以整體效能來看,S2 的效能明顯高於 Sensation。不過若以絕對數值來看的話,Sensation 二千多分的分數其實也算是很高的了。
▲ Sensation 與 S2 兩機的 Quadrant Standard 測試結果。其中「Sen」代表 Sensation,「Gal」代表 S2,「DHD」則是 Desire HD;後面的數字則代表測試順序。Y 軸數值代表分數,愈高愈好。
Smartbench 2011:系統全面性效能
除了 Quadrant 之外,小編也用了另外一套軟體 Smartbench 2011 來測試兩機的全面性系統效能。Smartbench 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它的結果分為兩個數值:「Productivity Index」(生產力指數)與「Game Index」(遊戲指數),生產力指數代表手機處理一般工作的效能;而遊戲指數當然就是執行遊戲的效能了。而從結果圖表中可以看到,S2 的生產力指數在 3500 - 4200 分之間,勝於 Sensation 的 2000 - 2600 分,而 S2 的遊戲指數也普遍比 Sensation 高。從這兩個效能測試軟體來看,可見 S2 在系統整體效能方面,是優於 Sensation 的。
▲ Sensation 與 S2 兩機的 Smartbench 2011 測試結果。其中「Sen」代表 Sensation,「Gal」代表 S2,「DHD」則是 Desire HD;後面的數字則代表測試順序。Y 軸數值代表分數,愈高愈好。
Rightware Browsermark:瀏覽器處理效能
為了測試並量化兩機處理網頁速度的效能,這裡小編採用了由 Rightware 公司所設計的 Browsermark,它其實是用網頁撰寫而成的,因此任何瀏覽器都可以使用,以測試手機網頁瀏覽器的效能。這邊小編一樣也用它來測試 Sensation 與 S2 雙機,得到的結果,依然是由 S2 拔得頭籌,三次測試都逼近 50000 分,而 Sensation 則在 35000 - 37000 多分左右。
▲ Sensation 與 S2 兩機的 Rightware Browsermark 測試結果。其中「Sen」代表 Sensation,「Gal」代表 S2,「DHD」則是 Desire HD;後面的數字則代表測試順序。Y 軸數值代表分數,愈高愈好。
Neocore、Nenamark1、Nenamark2:3D 處理效能
另外一個與手機效能息息相關的,就是圖形處理器(GPU)的效能。前面提過,Sensation 與 S2 採用的是不同的系統單晶片,因此內建的 GPU 也就不同,Sensation 採用的是 Adreno 220,而 S2 則是 Mali-400 MP。這兩個圖形處理器都支援 OpenGL ES 1.1 與 2.0,因此我們就採用測試這兩種標準的效能軟體:Neocore、Nenamark 1/2 來測試兩款手機。
下面小編把三種測試軟體的結果全部彙整成一個圖表,看起來有點複雜,這裡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效能測試軟體結果,Y 軸代表的則是測試出來的 FPS 數值(每秒可以跑多少格畫面)。首先,由於 Neocore 測試的是最基礎的 OpenGL ES 1.1,因此兩款手機表現都很不錯,Sensation 平均都超過 61 FPS,而 S2 固定在 59.8 FPS,猜測應該是三星把它的畫面更新率鎖定在最高 60 FPS 了。
接下來小編使用 Nenamark1 測試兩機的 OpenGL ES 2.0 效能,測試結果中,可以看見 S2 三次測試都還是維持在頂天的 59.8 FPS,而 Sensation 則掉到 40.3 - 41.9 FPS 左右,雖然還是優於一般玩遊戲的 30 FPS,不過從這裡就可以看到兩個 GPU 之間的差異。
最後,小編使用壓力更大的 Nenamark2 測試,這時 S2 也掉到 45 - 46 FPS 左右,而 Sensation 則到了 25.6 - 26.3 FPS 之間。不過在這套軟體之下,HTC 的上屆機王、採用 Adreno 205 GPU 的 Desire HD 也只能剩下可憐的 11.4 FPS,可見這套軟體不是每台機器都玩得起,也可知 S2 使用的 Mali-400 MP 實在是不同凡響。
▲ Sensation 與 S2 兩機的 3D 效能測試結果。其中「Sen」代表 Sensation,「Gal」代表 S2,「DHD」則是 Desire HD;後面的數字則代表測試順序。Y 軸數值代表畫面更新率(FPS),愈高愈好。
第二戰小結
在這一回合中,雖然兩機的效能都因為內建雙核心處理器而高了不少,不過一比之下,S2 不論是在處理器或是在 GPU 的效能上面,都比 Sensation 來得更好,這也一部分印證了先前國外科技媒體對它們所做的測試結果。不過,雖然 Sensation 與 S2 相比效能並不是那麼高,但小編並不覺得 Sensation 有什麼會頓或是不順的情況,如果把 Sensation 拿來與其他市場上的高階手機相比,它的效能也算是名列前茅的,所以請大家不要會錯意囉。
第三戰:照相
接下來的這一戰,就是兩機的照相部分了。Sensation 與 S2 其實在相機規格上面沒有很大的差異,同樣都搭載 800 萬畫素相機以及 LED 閃光燈,相機當然也支援自動對焦。而在手機正面,兩機都搭載了前置視訊相機,不過相較於 Sensation 僅有 30 萬畫素,S2 一口氣給了 200 萬畫素,在自拍方面顯得更加合用。
▲ S2 的 LED 閃光燈是單顆,不過體積蠻大。
▲ Sensation 採用了雙 LED 閃光燈的設計。
▲ 兩機正面都有視訊相機的設計,Sensation 有 30 萬畫素,而 S2 則有 200 萬畫素。
在相機的軟體功能方面,兩機各有千秋。S2 相機介面的功能相當豐富,它內建如微笑拍攝、美顏模式、全景拍攝、動作拍攝、卡通特效等拍攝模式,另外也支援觸控對焦,不過它的觸控對焦僅支援對焦而已,並沒有針對觸控點校正曝光值的功能。
另外,相機也支援臉部辨識對焦、最高到 ISO800 的感光度、眨眼偵測、自動對比調整與 geotagging,為了讓使用者在戶外拍攝更容易,相機還加入了一個「戶外可見度」選項,打開之後,螢幕會變得更亮,在外面可以看得更清楚。另外在錄影部分,S2 支援最高 Full HD(1080p)的 30 FPS 影片錄製,算算它功能已經快要逼近一般數位相機了。
▲ S2 相機介面支援觸控對焦。
▲ 內建微笑拍攝、美顏模式、全景拍攝、動作拍攝、卡通特效等特殊拍攝模式。
▲ 支援臉部辨識對焦。
▲ 感光度最高可達 ISO800。
▲ 還可以選擇測光模式。
▲ 戶外可見度打開的話,螢幕會變得更亮,在外面比較容易看清楚。
▲ 支援自動對比調整。
▲ 支援眨眼偵測。
▲ 錄影解析度可達 1920 x 1080 / 30 FPS,也就是 Full HD。
另一方面,Sensation 相機介面也有蠻多不錯的功能。首先它也支援觸控對焦,不過它不只可以觸控對焦,還能自動調整觸控點的曝光,所以點到暗處時,畫面就會變亮作為修正。它一如其他近期的 HTC 手機,在照相介面中加入許多特效,總共有 14 種,想怎麼玩都可以;另外它還首度加入高達 10 種的場景模式設定(HTC 稱為「主題」),方便使用者在不同場合下快速拍攝照片。
此外,Sensation 相機還支援臉部辨識對焦、最高達 ISO800 的感光度、自動增效、geotagging 與寬螢幕照片,也同樣可以錄製最高 1080p / 30 FPS 的影片。
▲ Sensation 相機介面支援觸控對焦以及觸控曝光調整功能。
▲ 內建多種相片特效。
▲ 支援 10 種場景模式。
▲ 可調整影像的曝光、對比、飽和度、銳利度等等。
▲ ISO 最高可達 800。
▲ 支援臉部辨識以及 geotagging。
相機拍攝順暢度
由於有雙核心處理器的加持,兩機在拍攝相片的時候都很順暢,照片拍攝之後幾乎馬上就完成了,沒什麼延遲感。不過,Sensation 因為新增了 HTC 的「零延遲快門」技術,因此當快門按下時,拍出來的東西幾乎就是按下快門時所看到的東西;而 S2 如果事先已經先做了觸控對焦的話,基本上拍出來的東西也不會與看到的樣子差太多;不過因為 S2 並不會像 Sensation 一樣,只要偵測到比較大的震動就會自己重新對焦,因此如果不先做觸控對焦的話,按下快門鍵後,相機會先做一次自動對焦然後拍攝,這樣會比較耗費時間;反觀 Sensation 因為它會自己自動對焦,所以有蠻多時候拍下照片時,其實相機已經先對好焦了,這樣耗費的時間會更短。
以下小編提供四段影片供大家參考,首先是 Sensation 與 S2 的拍照示範,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們的相機介面、觸控對焦以及拍攝反應;然後是兩機的快門反應測試,這邊小編故意用手在鏡頭前晃動,看看按下快門時跟實際拍出來的照片有沒有什麼不同。(影片沒有聲音是正常的)
實拍鑑賞
上面說了那麼多,接下來是最重要的實拍畫質鑑賞了。小編拍了一些照片,首先發現的是,S2 在取景的範圍比 Sensation 來得稍微廣角一些,這點在拍攝風景上會比較吃香,然後讓小編相當驚訝的另外一點,是 Sensation 的實拍畫質還真的相當不錯,不太有以往 HTC 手機的紅中現象,而且在戶外拍攝的顏色飽和度、對比度都很不錯,細節畫質也很優,讓人刮目相看。
另一方,S2 表現也可圈可點。它的曝光一般來說比 Sensation 要亮一點,我個人覺得這還算蠻討喜的,而且它不會因為畫面變亮而犧牲了對比度,在細節呈現上小編認為它處理得比 Sensation 要好一點(Sensation 細看可發現過度銳利化的痕跡),不過這要在 100% 放大下才看得出來就是了。基本上,我認為兩款手機的相機都有很好的表現。下面提供同時間同位置拍攝的兩機樣本。
另外,小編也順手拍了一下兩機的 Full HD 影片做個比較。從影片的資訊中,可以看到兩機都採用 AVC H.264 編碼方式,可在佔用空間最少的情況下拍攝高品質影片;而 S2 的影片位元率高達 17 Mbps,已經與目前數位單眼的規格相同,相較之下 Sensation 的影片位元率只有 10.5 Mbps,雖說也不差,但畫質一比之下,還是 S2 勝出。下面提供兩機拍攝的錄影樣本,大家可以開啟 1080p 模式看一下。
▲ Sensation 錄影樣本
▲ S2 錄影樣本
未完,待續
今天先跟大家報告比拼的上半部,剩下的內容,包括軟體、介面與多媒體,請參閱測試報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