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手機真的很狂 盤點過去那些奇葩手機
-
-
投影機真的很狂 不過沒想到一代就沒了
-
看完唯一的感想:以前的手機真便宜......
-
Asus PadFone 是偶最有印象的設計,當年還曾經體驗過實機猩猩的爺爺還是猩猩
-
以前的手機真的有創意多了,可以看出各家的創新和設計,現在看似進步,反而卻有些停滯
-
有創新有進步,也不得不佩服廠商們的創意。eprice超佛心的
-
實體按鍵和氙氣閃光以現在的手機都找不到了,還有SD記憶卡部分也差不多了
-
Galaxy S4 Zoom那台主打有這台等於相機 朋友有買不過缺點真的太厚~
-
之前手機的樣式和獨特的功能確實吸睛,但如果沒能反映在銷量上也沒有用,手機商也不可能一直賠錢做下去。
-
當初的華碩和HTC所推出的手機,都是很有創意也很強的。天天好運氣
可以投影出 50 吋大螢幕 三星 Galaxy Beam
過去三星推出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智慧型手機,而當中不乏有著奇特功能的機種,像是於 2012 年首度發表的三星 Galaxy Beam 就是其中之一。Galaxy Beam 的螢幕、處理器、相機規格並不算特別出色,不過卻在機身頂部內建了投影機,可以在 2 公尺距離下提供 50 吋的投影功能。三星 Galaxy Beam 是於 2012 年 7 月首度在台灣市場開賣,當年的定價是 16,900 元。儘管當年 Galaxy Beam 的設計概念確實相當特別,但是因為投影亮度 15 流明不是特別好,再加上規格也不是特別高,因此當年並沒有引起非常大的迴響。而後續三星於 2014 年在海外推出了後繼機種 Galaxy Beam 2,將投影燈亮度提升到 20 流明,還加入 Gamma 校正和背景顏色矯正等功能,進一步提升投影播放時的表現能力。不過 Galaxy Beam 2 並沒有正式在台灣市場推出,後續三星也沒有針對 Galaxy Beam 系列再度推出新機種。
▲官方宣稱可以連續投影達 3 個小時
手機可變成平板和筆電 Asus PadFone
PadFone 是華碩於 2012 年 MWC 展中發表手機、平板跨界產品,由一個 4.3 吋 Android 手機和一個 10.1 吋的平板擴充配件 PadFone Station 所組成的另類產品。手機部分的規格,無論螢幕、相機、CPU 都是當年最高階的。更特別的是這款手機,不僅能夠搭配平板使用,還能再加上鍵盤和藍牙觸控筆,變成一台筆電使用。▲初代 PadFone 是橫著放的,附有一個蓋子,有點像卡帶收音機的感覺
▲2 代手機方向改變,並拿掉了蓋子,機身下半部變成尖尖的梭形,方便滑進手機基座
手機不僅硬體強勁,軟體切換方面,華碩也是做的可圈可點,手機插入瞬間就可立刻切換到平板模式。同時,還針對平板推出許多實用的 App。手機當年的售價為 17,990 元,搭配平板基座和藍牙電話筆則要再加 8,990 元,而鍵盤基底的價格則是 4,490 元,這個定價以當年來說十分合理。不過,手機長期插拔,難免傷及螢幕,此外也不能加裝保護殼,加上後來平板的價格逐漸走低,似乎就沒有硬要將手機和平板結合的必要了,於是後續出了 PadFone 2 之後就沒有下文了。
▲手機變平板,再變成筆電,三位一體
現今摺疊手機的原型 ZTE Axon M
不少日系廠牌都曾推出過雙螢幕手機,如 Sony、NEC、KYOCERA 等。而 ZTE Axon M 則是 2018 年中興在 MWC 期間發表的一款手機,在沒有柔性 OLED 螢幕的年代,這台手機是將兩塊螢幕整合在一起作成摺疊手機。雖說展開後可形成一片 6.75 吋螢幕,不過中間一大條黑邊還是十分明顯。軟體融合方面,操作可以選擇合併、鏡射、雙螢幕與貼緊顯示單螢幕等四種模式。這台手機後來僅有在美國和日本市場與特定的電信商合作發售,因此應該很少人用過。當年在美國的售價為 730 美元(約 NT$ 23,500),以其這樣的高階規格和兩塊螢幕的高成本下,這樣價格真的很便宜,不過跟許多雙螢幕手機的命運一樣,這一台後來也沒有後續機型了。
▲ 在拍照時,另外一個螢幕可以馬上看到拍好的照片
10 倍光學變焦的鼻祖 三星 Galaxy S4 Zoom
三星如今憑藉著 100 倍混合變焦的獨家技術,在手機攝影上獨佔鰲頭。三星似乎對變焦有一種執著,早在 2013 年三星就推出了10 倍光學變焦手機 Galaxy S4 Zoom。看型號就知道它是 Galaxy S4 的兄弟機種,正面造型也很類似,不過 Galaxy S4 Zoom 的硬體規格比 Galaxy S4 略為遜色。Galaxy S4 Zoom於 2013 年 7 月在台灣市場發表、開賣。當年的建議售價是 16,900 元。後續三星也於 2014 年推出了 Galaxy S4 Zoom 的後繼機種:Galaxy K zoom,但再之後就沒有再推出結合手機和數位相機的跨界產品了。主要原因在於手機的厚度實在太厚,突出的鏡頭,讓整支手機的厚度達到 15.4 mm,其次是後來由於 Sony 的潛望式鏡頭問世,手機就再也不需要那麼大的鏡頭去做到光學變焦了。
▲比起相手機,Zoom 更像一台數位相機,有大大的鏡頭機構、實體按鍵和氙氣閃光
索尼的遊戲手機野望 Sony Ericsson Xperia PLAY
Sony Ericsson Xperia Play 是於 2011 年 2 月的 MWC 大展首度發表,當年還是以 Sony Ericsson 為品牌。Xperia PLAY 外型幾乎是完全延襲了 PSP GO 掌上型遊戲機的設計,採 4 吋螢幕搭配遊戲專用按鍵,以滑蓋鍵盤的方式呈現。滑開手機後,可以看見 PSP 遊戲機上特有的遊戲鍵全都搬到 Xperia PLAY 身上,包括大家熟悉的上下左右四顆方向鍵、三角型 / 方塊 / 圓圈 / 叉叉等 PS 遊戲鍵,開始鍵、選擇鍵、以及選項設定按鍵,並加入輔助遊戲的觸控板和 LR 肩鍵。Sony Ericsson Xperia PLAY 後續於 2011 年的 3 月 28 日在台灣市場開賣,建議售價是 18,800 元。當年這部手機的問世讓一眾用戶十分看好,然而後續因為遊戲和軟體配合不到位等原因,即使手握大量 PS 遊戲資源的 Sony 也無法扭轉局勢,而在 Xperia PLAY 之後,Sony 就沒有再推出類似設計的特殊類型遊戲手機了。近代的電競手機也幾乎沒有再推出類似配備實體遊戲鍵的手機,改以額外加購配件的方式提供用戶選擇。
▲PSP GO 掌機的外型幾乎和 Xperia Play 如出一徹,如果命運也和手機版一樣,只出了一代就因為用戶大量抱怨手遊戲手感不佳而退場了
HTC EVO 3D 在美國是 Sprint 系統商的定制機種,它的正面設計看起來與同樣是 Sprint 的 HTC EVO 4G 十分相像,也有 4.3 吋的大螢幕。這部手機的亮點在於其螢幕支援裸視 3D 顯示,是 HTC 旗下第一款支援裸視 3D 的機種,搭配內建的 3D 影片資源,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 3D 內容。不只手機內建的 3D 影片,EVO 3D 本身也能製造 3D 內容。手機內建兩個 500 萬畫素相機模組,因此可以拍攝完整的 3D 相片或影片,手機側邊並加入 3D / 2D 切換開關,可隨時調整拍攝模式。曾經很夯的裸眼 3D 手機 HTC EVO 3D
HTC EVO 3D 於 2011 年 8 月在台上市,售價定為 21,900 元,與當年的其他旗艦等級手機價格相若,並沒有特別貴。3D 技術於 2011 年間急速發展,後來發展出了不用戴 3D 眼鏡可以看到 3D 影像的「 裸眼 3D 」技術,並隨之應用在電視、遊戲機和手機等裝置上,被大家為「裸眼 3D 元年」。不過「 裸眼 3D 」技術應用範圍有限,各廠使用的技術又不統一,實際觀看體驗並不理想,加上軟體生態和內容缺乏及長時間使用會引起眼睛不適,讓 3D 功能變成一個華而不實的噱頭,很快便被廠商放棄。
正方形的手機 LG Optimus Vu
LG Optimus Vu,不同於大多數當年同期的 Android 手機大都採用 16:9 的螢幕比例設計,使用了非常奇特的 4:3 的螢幕比例,並且採用了當年算是非常大的 5 吋大螢幕,號稱可以讓網路瀏覽、閱讀文件和觀看電子書的觀看體驗都提升。在當年 Galaxy Note 系列紅遍大江南北的情況下,Vu 是 LG 寄予厚望,希望能夠拿來與三星抗衡的一台大螢幕手機。LG Optimus Vu 於 2012 年 10 正式在台灣上市,售價為 20,900 元,與其競品 Galaxy Note 一般,Vu 也有推出觸控筆,不過不能放納在機身中,需要額外加購。由於方形手機優點沒有特別明顯,反倒因為其特殊的畫面比例造成軟體上容易出現兼容的問題,同時其 5 吋的大螢幕和方正的外型,也讓單手握持幾乎不可能,種種原因之下,很快就被 LG 放棄了。
▲當年有配合手機推出專屬的皮套和觸控筆,和 Note 互別苗頭的意味十分明顯
以上這幾款生不逢時的手機,你覺得哪一款手機最令人惋惜或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台呢?歡迎和我們談談你的想法。
林襄好香! iPhone 15 系列磁吸防護殼 X 林襄 聯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