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rame class="video-player"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tqkqWgZsAyY" allowfullscreen></iframe><br /> ♥ 記得先訂閱頻道(免費),然後按讚+分享喔! ♥<br /> 寶藏巖聚落,位於台灣臺北市中正區西南端小觀音山南側的一個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得名於該地佛寺寶藏巖觀音亭。<br /> 寶藏巖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形成古今相照的意象。<br /> 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學者及民眾的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報導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br /> 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登錄寶藏巖聚落為該市「聚落」。乃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中,由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 「寶藏巖聚落」名稱源自鄰近的廟宇「寶藏巖」,又稱為觀音巖仔。<br /> 「巖仔」本義是山洞,引申為山邊廟宇。寶藏巖正是主祀觀音菩薩的山邊佛寺,為當地的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17世紀末,清朝正式統治台灣,閩南人移民逐漸至臺,登陸地點雖以台南、鹿港、艋舺為主,但現今台北公館仍有少數沿著新店溪上溯者。<br /> 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的寶藏巖正是當時移民之一的郭治亨及其子女所建。 至今聚落建物約87戶,樓層數多為一至二層,2009年10月開放原住戶22戶進住,現為「特定專用區」,規劃為「寶藏家園」、「藝術家駐村」及「國際青年會所」三大主題區,積極朝向「聚落活保存」之目標邁進。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於2010年10月2日, 正式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營運
♥ 記得先訂閱頻道(免費),然後按讚+分享喔! ♥
寶藏巖聚落,位於台灣臺北市中正區西南端小觀音山南側的一個依山而造的違建集合而成的小鄰里社區,得名於該地佛寺寶藏巖觀音亭。
寶藏巖雖然不大,總面積只有3.97公頃。但擁有傍水山坡之戰後違建眷村等等人文特殊景觀,再加上其緊鄰由福和橋、基隆路高架橋和水源快速道路交織而成的匝道,形成古今相照的意象。
1997年6月後,受到部分學者及民眾的注意。經過整建與媒體報導,2006年,《紐約時報》將該聚落報導為台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與當時全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並列。
201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登錄寶藏巖聚落為該市「聚落」。乃非正式營造過程所形成的聚落中,由榮民、城鄉移民與都市原住民等社會弱勢族群,於都市邊緣山坡地上自力造屋的代表,有歷史的特色。 「寶藏巖聚落」名稱源自鄰近的廟宇「寶藏巖」,又稱為觀音巖仔。
「巖仔」本義是山洞,引申為山邊廟宇。寶藏巖正是主祀觀音菩薩的山邊佛寺,為當地的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17世紀末,清朝正式統治台灣,閩南人移民逐漸至臺,登陸地點雖以台南、鹿港、艋舺為主,但現今台北公館仍有少數沿著新店溪上溯者。
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的寶藏巖正是當時移民之一的郭治亨及其子女所建。 至今聚落建物約87戶,樓層數多為一至二層,2009年10月開放原住戶22戶進住,現為「特定專用區」,規劃為「寶藏家園」、「藝術家駐村」及「國際青年會所」三大主題區,積極朝向「聚落活保存」之目標邁進。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於2010年10月2日, 正式由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