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Plantronics RIG Gaming 電競耳機
-
-
看到樓主提到, 包裝盒太小擠壓到左耳以及線材擠壓問題
就覺得廠商似乎不太用心, 還是謝謝樓主的分享~知足常樂 -
外型挺不錯的,耳罩對耳朵比較舒適
151515151515151515賺EP -
外型好酷啊 , 可惜電競這兩個字永遠也不會跟我沾上邊 , 哈what is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well
-
Plantronics RIG Gaming 電競耳機看起來蠻不錯的 喔
-
看起來好高級, 配備也不錯, 這款電競耳機應該售價不便宜...
-
版大都投資到有光纖輸入的電競耳機了,沒直上Dolby Atom解碼的RIG 600有點可惜,不然欣賞電影時就可以享受到Dolby Atom的臨場效果了.
-
外型設計的不錯,耳罩式耳機戴起來比較舒適
-
各項配備都齊全了,也都很高級,真羨慕樓主
-
電競耳機外觀看起來很帥氣,樓主配備很齊全,應該是個發燒友
Plantronics(繽特力)雖然不是傳統的遊戲周邊品牌,
但也積極投入遊戲耳機的領域,有RIG這專為電競而生的產品線。
這次要開箱的是RIG Gaming電競耳機,其實本來是想買RIG 600 Dolby Atmos版,
但所謂的Dolby Atmos也只是多個Win 10的APP兌換碼,耳機構造推測差異應該不大,
剛好RIG Gaming正好在特價,材質上更為討喜,又附帶了音效盒,性價比極高,因此入手。
話不多說,直接進入開箱~
包裝外盒,印有主打的功能與支援平台,
右上補了個大大的PS4,就是本次的測試重點。
40mm的單體、3種EQ、輕量化設計...最重要的是支援光纖輸入 (沒有雙D解碼)
性能諸元&手機混音的功能
外盒還有翻頁式設計,掀開可以看到耳機、麥克風、音效盒
但對於這包裝頗有微詞,塑膠盒的模具開得太小,擠壓到左耳,導致海綿變形。
音效盒的線材也是,線材與主體連接的部分遭到擠壓,
這對線材來說是種傷害,只能說這樣的包材設計心臟夠大顆!
配件一覽:耳機連接線*2、XBOX手把音源線、3.5mm轉RCA、音效盒、toslink光纖線、說明書
很可惜沒有附上耳麥的分離線。OS:人家不一定只用你的音效盒吧...
音效盒遊戲和手機切換的按鈕為亮面,算是扣分點,因為沒多久就刮花了,
獨立3.5mm扁線接至手機,這裡加了個保護頭線扣,沒有使用時可以和主線扣再一起。
左側3.5mm圓線可接至音效輸出(用USB或光纖可不接)。
支援光纖輸入(沒有雙D解碼),音效盒的線材是無法分離,對於收納攜帶稍嫌麻煩。
剛開啟兩側燈光會同步亮起,之後只有指定的一側才有燈光
大範圍的外撥桿為開關&音量調節,內圈兩側撥桿為的音效平衡,
簡單講,就是可以調整遊戲和語音二者音量的比例,也可混入手機的訊源。
按鍵功能有說明書詳載
連接也有步驟教學
接著看主角,耳機主體為塑膠骨架組成,整體重量引用官方數據約270g,
我不準確實測大概落在250g,配戴起來沒有負擔。
耳罩可以90度彎折,耳機線材為分離式,便於收納攜帶。
頭樑材質外層為耐磨尼龍,內層為尼龍網布,中間棉墊較兩側厚實
耳罩的海綿部分為透氣布面,雖然沒辦法完全罩住耳部,但配戴上的不適感並不明顯。
頭樑調整為手動段落,能感受到明顯的刻度位移,
支援大範圍的伸縮調整,上面也標示了對應的圖示。
耳罩的外殼一樣有耐磨尼龍作點綴,這樣的質感外型還不錯!
總結一下耳機主體,相較於RIG 600的皮面,其實我更推崇布面,
主要原因就是耐用!久了不會有破皮掉屑的問題。
實際使用心得:
拿最近熱門的PUBG吃雞來測試,這裡又要再抱怨一下。
一開始我是用USB輸出,音量調到最大,聲音還是太小,完全聽不到腳步聲,
直到設定成光纖輸出才聽得到,這點在官方說明上並沒有很清楚...
除了官方教學設定外,請再到
"設定>周邊機器>聲音裝置>輸出裝置>改為電視機或AV擴大機"
這樣才能從光纖輸出,再者請留意音效和的內圈撥桿,
USB和光纖的音量大小是相反的,實在不懂這是甚麼邏輯...
總之這音效盒聲音定位上還算清楚,聽聲辨位是沒有問題的。
只是我還是比較喜歡舊的Creative Recon3D古早音效盒,有空再來介紹。
調節遊戲語音平衡的部分,對於團隊合作有需要的人或許會有幫助吧!
手機語音平衡的部分就有點雞肋,或許因為Plantronics是通訊器材起家,才會加這功能。
畢竟是兩三年前的產品了,現在高階手機幾乎沒有3.5mm音訊,
再者也很少有人會邊打Game邊講電話吧!分心的話一個差池,吃雞就變吃土。
今天開箱心得就到此,謝謝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