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方面,T3 搭載高通 400 系列 4 核心 MSM8226 CPU, 使用安兔兔 X 評測,效能落點落在三星 S3 與 note2 之間,屬於標準中階機種效能區間。GPU 使用 Adreno 305 ,3D 效能經 Nenamark2 測試還有 57.5 fps,拿來跑 3D 遊戲還算 OK 囉。只是需留意由於超薄機身,使用一段時間機身明顯發燙,還是別太操它了吧。
▲ 測速三次的結果,只有兩格訊號頻寬還不太穩定。
▲ T3 效能落點在中階機種區間。CPU 採用高通 MSM8226,經查維基百科驍龍網頁,8226 隸屬於 400 系列。
▲ T3 使用 Android 4.4.2 ,主鏡頭有 800 萬畫素,前鏡頭畫素不到百萬,常見的感應器也都有支援。
▲ Nenamark2 測試結果:57.5 fps。
操作與娛樂介面
T3 擁有不少 SONY 自家開發的 APPs,並且將這些 APPs 整合在自家開發的介面,不必回到桌面或應用程式集另行開啟,一氣呵成的使用體驗頗不錯。例如 What's New,整合最新的新聞消息、應用程式、音樂等資訊,可以不必另開瀏覽器連結;What's New 也能直接連結開啟 SONY select ,並於其中整合自家的 Play Station 資源。
不過部分的 APPs 服務可能會用到網路,但第一次使用時 SONY 也會貼心的在畫面出現提醒。例如Walkman 播放可連結網路下載歌曲資訊,影片播放介面則整合 Podcast ,內含多種不同頻道可選觀看,不再侷限機身記憶體內的影音資料,也不必另開 APPs 就能擁有這麼多有趣的資源,頗為方便。
說到 LTE 中階機代表,各位應該馬上聯想到 HTC Desire 816,SONY Xperia T3 則是另一個選擇。經過兩天半的極速短暫相遇,雖然 T3 剛上市定價比起 816 貴個兩張小朋友,硬體規格也較為劣勢,但在操作高流暢度、介面高連結度、拍攝高趣味度幫助下,娛樂體驗確實有符合 Sony 所強調。
然而比較有差距的除了是售價,綠海葵更認為是 4G LTE 支援的頻段,HTC Desire 816 支援國內全頻,而 SONY Xperia T3 則僅支援國內的 1800 頻段,目前僅適用中華電信(台哥大、遠傳預計年底開通 1800 頻段,其餘三家不適用),直接先窄化了用戶範圍,也讓 T3 的 4G 特色削弱不少。
前言
炎炎夏日,突然來個颱風就直撲全台,雖然多了一天颱風假,天氣也涼爽了一下,但同時也發生國內航班澎湖空難意外,心裡也挺沈重難過,文章開始之前,先來默哀......(一分鐘經過)......天佑臺灣!好的,現在拉回來,在颱風前後短暫期間,綠海葵收到站方快遞來的 SONY Xperia T3(以下簡稱 T3),7mm 纖細極薄,同時還是個貨真價實的 4G LTE 機種,但該機現階段僅支援中華電信的 1800 頻段(台哥大、遠傳 1800 頻段預計年底啟用,臺灣之星、亞太 4G 及國基電子頻段不適用);同時搭載高通 400 系列 8226 1.4 GHz 4 核心 CPU、1GB RAM 與 8 ROM(實際可用空間約為 5GB),並配上 5.3 吋 720 x 1280 IPS 螢幕以及 NFC,規格不算紅牌,但也不失小家碧玉的中階機種。
規格開中階,但使用體驗上是否流暢?究竟 T3 這支值不值得入手?綠海葵這就帶大家拋開文章一開頭沈重的心情,用輕鬆的角度來看吧!
▲ 與颱風一樣來匆匆去匆匆,待在綠海葵手邊不到 2 天半的 T3,究竟表現如何?趕緊往下看吧!
開箱與外觀
T3 市售包裝沿用 中階機種 Xperia C 一貫風格,扁平方正的盒裝,並於盒底開啟的模式,頗為親切。T3 正面採用 HD 5.3 吋 IPS TFT 螢幕,支援 Mobile Bravia Engine 2 與 Triluminos Display 顯示技術,顯示效果的確不錯,同時支援光源感應器,可隨著使用環境的光源變化而自動調整。T3 下方 3 個主要操控鍵與螢幕整合,並將多工切換鍵獨立出來取代功能選單鍵。正面下方的邊框其實頗寬,徒留這樣一塊空間,想必會有不少朋友跟綠海葵一樣感到不解吧?
話說回來,除了上述的小缺憾,T3 的機身設計其實頗為傑出,7mm 的超薄機身在 Sony Xperia 系列中屬超薄,同時機框採用不鏽鋼物料,還兼作通訊天線;另外 T3 設置獨立快門鍵亦是一大亮點,兩段式按壓手感明顯,感覺不錯。
由於機身為達超薄,T3 取消了可換電池設計,並採用機側 microSIM 與 mircoSD 卡槽配置;用色上仍使用經典的黑、白、紫三色,霧面漆質除能防滑,亦增添良好手感。機背上搭載 800 萬畫素 Exmor RS 相機與 LED 補光燈,搭配多款鏡頭特效,玩樂效果趣味十足喔!
▲ T3 正面包裝,有股見到老朋友的熟悉感。
▲ 盒裝底部,一樣由此處開啟盒裝。
▲ 打開後 T3 隨即出現眼前。
▲ 內含 T3 手機、耳機、傳輸線、旅充插頭,以及相關說明書。
▲ 機身正面,螢幕解析雖然只有 HD,但使用 IPS TFT 與自家的螢幕顯色技術,其實非常自然順眼。
▲ 正面上方除了 SONY logo、聽筒以及各項感應器之外,還暗藏了一個小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 噹啷!原來聽筒裡暗藏 LED 炫彩呼吸燈,未接來電、簡訊或不同電量時,皆會發出不同顏色的炫彩燈喔!
▲ 正面下方 3 大天王鍵與螢幕整合在一塊,但下方又留了一大塊黑框!不知道 Sony 有沒有考慮過把三大按鍵獨立在螢幕之外做觸控設計?或者之後 Xperia 把上下的邊框再收窄呢?
▲ 機身左側只有 microUSB 孔。
▲ 機身右側上方配置 microSIM 與 microSD 卡槽,同時具備防塵蓋。這裡就有明顯感受到不銹鋼片材質的機框,閃亮又不怕掉漆,剩下的缺點就是容易沾染指紋了。
▲ T3 的音量鍵位置偏低,以左手握持大約是在無名指的位置,需要適應一下。另外配置獨立的實體快門鍵,現在很多智慧機種都把快門鍵與音量鍵整合在一塊,獨立的快門鍵設計已算少見囉。
▲ 機頂配置 3.5mm 耳機孔,主鏡頭與 LED 補光燈則配置在機背頂部角落。
▲ 機身底部只有通話收音孔與吊飾孔。
▲ 機背除了鏡頭+LED 組合,內部暗藏 NFC 近場感應功能,同時也將機身厚薄度控制在 7mm。
▲ 機背底部設置揚聲器。
▲ 拿在手中,不會因為超薄機身而影響手感。
LTE 極速與效能測試
T3 支援 4G LTE 1800 頻段,綠海葵特地跑去中華櫃臺升級成 4G LTE 卡,測試環境在新北市土城區近郊山區驚見 4G 訊號,雖然只能在窗邊收到 2 格訊號,一離開窗邊就只剩 3G/2G,但還是慶幸已比大多數地區幸運了。實地測試,4G LTE 傳輸下載大約 30-35 Mbps,上載約 1-9 Mbps。效能方面,T3 搭載高通 400 系列 4 核心 MSM8226 CPU, 使用安兔兔 X 評測,效能落點落在三星 S3 與 note2 之間,屬於標準中階機種效能區間。GPU 使用 Adreno 305 ,3D 效能經 Nenamark2 測試還有 57.5 fps,拿來跑 3D 遊戲還算 OK 囉。只是需留意由於超薄機身,使用一段時間機身明顯發燙,還是別太操它了吧。
▲ 測速三次的結果,只有兩格訊號頻寬還不太穩定。
▲ T3 效能落點在中階機種區間。CPU 採用高通 MSM8226,經查維基百科驍龍網頁,8226 隸屬於 400 系列。
▲ T3 使用 Android 4.4.2 ,主鏡頭有 800 萬畫素,前鏡頭畫素不到百萬,常見的感應器也都有支援。
▲ Nenamark2 測試結果:57.5 fps。
操作與娛樂介面
T3 擁有不少 SONY 自家開發的 APPs,並且將這些 APPs 整合在自家開發的介面,不必回到桌面或應用程式集另行開啟,一氣呵成的使用體驗頗不錯。例如 What's New,整合最新的新聞消息、應用程式、音樂等資訊,可以不必另開瀏覽器連結;What's New 也能直接連結開啟 SONY select ,並於其中整合自家的 Play Station 資源。不過部分的 APPs 服務可能會用到網路,但第一次使用時 SONY 也會貼心的在畫面出現提醒。例如Walkman 播放可連結網路下載歌曲資訊,影片播放介面則整合 Podcast ,內含多種不同頻道可選觀看,不再侷限機身記憶體內的影音資料,也不必另開 APPs 就能擁有這麼多有趣的資源,頗為方便。
▲ SONY 一貫介面,如果是 SONY 使用者一定一眼就認出。
▲ 桌面最多七張,而多工切換頁面也有一鍵清理功能。而多工切換頁底下的是小工具快捷,點選後會在畫面出現浮動小視窗,可同時開啟數個。
▲ 應用程式集。由於 3 大天王鍵中功能選單鍵已被多工切換鍵取代,故欲開啟應用程式的功能選單,需在應用程式由左往右滑出。
▲ What's new 整合眾多娛樂功能。
▲ 新聞雜誌當然有,連 ePrice 比價王綜合新聞也在預設的選單內喔。
▲ SONY Select 也可從 What's New 連接過來,而 SONY Select 內部也整合自家的 Play Station 遊戲資源呢!
▲ 另外 SONY 相簿還提供 Play Memories 雲端硬碟服務,相片上傳無限制!
▲ 也提供多種裝置連接方式,包含 Wi-Fi、藍牙、DLAN 等。
▲ T3 也有 Walkman 音樂播放器喔。
▲ 音樂播放介面。
▲ 支援 ClearAudio+ 音效技術。
▲ 除了 ClearAudio+,也支援多種音效加強等化器,自己調整也是大丈夫。但需注意,ClearAudio+ 與音效加強等化器只能擇一開啟。
▲ 另外針對揚聲器部分也有支援 Clear Phase 與 xLOUD 音效技術。
▲ 環境音效支援三種。
▲ 影片播放首頁。
▲ 影片播放介面中整合相機錄影、Podcast,除能直接跳轉至拍攝畫面進行錄製,還能連上 Podcast 找尋新鮮有趣的影片。
▲ Podcast 內有多種頻道可選擇,建議不妨親自試試。
▲ 影片播放介面。側邊的三大天王鍵會自動縮回成全螢幕播放。
▲ 還能快轉到指定的畫格來播放。
▲ 影片的說明也會有,但前提是影片資料庫內有相關資料。
拍攝介面
拍攝功能也是 T3 的一大亮點,提供眾多玩樂元素,擁有場景全自動外,還有手動、AR 效果、創意濾鏡、Timeshift burst、Social Live、全景拍攝以及玩美彩妝效果,效果之多令人咋舌!同時搭配獨立的快門鍵,拿 T3 來拍照似乎已成天經地義又好玩的事情惹~~▲ 拍攝介面,右側的 3 大天王鍵化身為小白點,快門鍵因此左移了一些。
▲ 在自動情況下,拍照只能選擇 16:9 與 4:3 兩種尺寸。另外也有微笑快門。
▲ 影片也支援微笑快門喔。另外支援 Steady Shot 平滑處理。
▲ 當然記錄地理座標與觸控拍照也都有呢!
▲ 拍攝模式擁有場景全自動外,還有手動、AR效果、創意濾鏡、Timeshift burst、與 Facebook 帳號連結的 Social Live、全景拍攝以及玩美彩妝效果,效果非常多。
▲ AR 效果最令人感到驚訝,在拍攝畫面出現 3D 立體 CG 動畫,虛擬小人物都在閒晃,在一定範圍還能隨著角度變換而獲得不同視角,拍攝時增添超多樂趣。
▲ AR 效果預設四種主題,還能連線擴充下載。
▲ 創意效果就是眾多濾鏡的大集合,拿來發揮創意一番吧!
▲ Timeshift burst 則是高速連拍,再選擇其中一張儲存。但綠海葵發現,未被挑選的連拍照片,在手機記憶體內並未抹去,還是找得到的喔,因此長久下來可能會吃掉不少記憶空間。
▲ Social Live 則是即拍即上傳,無須再經過「預覽-分享」的手續。
▲ T3 也支援全景拍攝喔!
▲ 開啟美彩妝效果會自動跳轉至前鏡頭,簡直是
修很大自拍利器。▲ 但如要調整解析度,則非得要切換到手動 M 模式才行。
▲ M 手動底下也有 HDR 選項。
▲ 快門聲可以關閉。
▲ 白平衡與 EV 值調整。
▲ 補光燈還內建手電筒模式。側邊的快捷列也能自由調整。
▲ T3 也有內建 PIXLR EXPRESS,能將多張照片進行拼貼。
▲ 錄影中介面。
實拍
▲ 自動模式。
▲ 自動模式,怎麼感覺太豔麗了些......已經爆掉了。
▲ 由於颱風關係,盆栽也被吹倒了......但畫面還是偏豔到有點怪。
▲ 魚眼模式。
▲ 手動模式 + 補光燈。
▲ FHD 解析實錄。
結語:娛樂體驗好,沒有 4G 全頻要扣分
說到 LTE 中階機代表,各位應該馬上聯想到 HTC Desire 816,SONY Xperia T3 則是另一個選擇。經過兩天半的極速短暫相遇,雖然 T3 剛上市定價比起 816 貴個兩張小朋友,硬體規格也較為劣勢,但在操作高流暢度、介面高連結度、拍攝高趣味度幫助下,娛樂體驗確實有符合 Sony 所強調。然而比較有差距的除了是售價,綠海葵更認為是 4G LTE 支援的頻段,HTC Desire 816 支援國內全頻,而 SONY Xperia T3 則僅支援國內的 1800 頻段,目前僅適用中華電信(台哥大、遠傳預計年底開通 1800 頻段,其餘三家不適用),直接先窄化了用戶範圍,也讓 T3 的 4G 特色削弱不少。